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貸評山下:中國長遠的泡沫化(下)

之前提到,「一般西方對中國分析流於兩極化:樂觀的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好,有助帶領全球走出經濟困境;悲觀的就認為中國在走日本 80年代的舊路,泡沫一觸即發。」回應一些太樂觀的看法,我認金融海嘯後,中國好不等於全世界好;而且全球經濟極度疲弱,中國很難獨善其身;最後,中國社會也有不少深層次矛盾,有機會傷害經濟的穩定發展。
反駁中國爆破論

不過,我不同意著名對冲基金經理 James Chanos的中國爆破論。他並不認為中國的資產市場現在就會爆,但相信現在的泡沫已經很大。 Chanos的 3個論點,《經濟學人》已詳細分析和反駁,我在這裏作簡單的摘要:1.資產估價過高:反駁:中國家庭房屋貸款額遠低於上世紀 80年代中期的日本,僅佔年均可支配收入 35%。2.投資過剩:反駁:中國鋼鐵業目前的人均產出率高於美國,但這是因為中美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不同。而且,在很多貧困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仍不完備。3.銀行放貸過多:反駁:中國去年的新增借貸中,僅有 20%左右的壞賬,佔 GDP總量不到 5.5%,仍在安全線以內。《經濟學人》不否認泡沫已經存在,但不認為很嚴重。事實上,沒有人知道泡沫要多大才會爆破,而泡沫化過程中,在爆破之前,資產價格只會繼續上升。泡沫化通常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而且要到很嚴重的時候才爆破。比方說,剛發生泡沫爆破的美國地產,泡沫持續累積了 20多年,在最後的幾年,泡沫漲大到一些連首期,連第一二期房貸利息也付不起的人,都可以借到錢去買樓。這個例子,印證了投資界的名言:「市場可以升到你不信,也可以跌到你不信」,亦即是曹 Sir的名言:「升市莫估頂,跌市莫估底」。
經濟增長或追上

經政府調控後,樓市不難有調整,但中國樓市的長遠泡沫化卻是勢不可擋。在供求關係上,如果中國能成功引發城鎮化過程中的潛在需求,而且透過長遠泡沫化來買時間,去改革中國經濟中的失調問題,用信貸增長去扶持高價值產業,逐步退出產能過剩的行業,中國經濟的實體增長,長遠來說是有機會追上資產泡沫化的速度。最後,中國資產(特別是樓市)長遠的泡沫化,也是因為中國在走所有先進國家貨幣政策的舊路,在這個「後」金本位的 Fiat Money制度下,樓市資產升值是因為鈔票貶值。人民幣兌其他貨幣雖然長遠升值,但對實體資產卻很有機會繼續貶值,換句話說,即是印鈔票的速度比建房子更快,加劇資產泡沫化的現象。黃元山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兼任講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