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

陸羽仁 - 歐豬風暴

希臘債務危機引發全球跌市,搞到上周五亞洲區股市全部急跌,香港收市後歐洲繼續跌。美股市初段都急跌,杜指最多跌過167點,最後一小時卻又神奇地炒番上,最後微升10點收場,升幅0.1%,主要是市場傳聞歐洲央行在周末有救希臘方案出籠,沽空者唔敢持倉過周末,所以急急平倉離場。

財赤高企債大難捱

希臘、葡萄牙及西班牙三國發行國債的比率甚高,歐盟估計,到2011年時希臘國債會由去年佔GDP的113%,升至135%;葡萄牙國債會由目前佔GDP 的77%,升至91% ;西班牙國債會由去年佔GDP的54%,升至74%。試想一個國家的國債去到GDP的100% 時,假設佢要付4%國債利息,佢即使有4%這樣高的GDP增長,亦要全數拿去俾國債利息,這些國家若不能大手筆的削赤削債,就會陷入深重的債務危機中。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教授魯賓尼(NourielRoubi-ni)早前在瑞士達拉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WEF)時,就講到這是歐盟的核心問題。「歐羅區國家可能在本質上走向分歧,核心國家很強,邊緣國家較弱。一、兩年後我們可能看到歐洲貨幣聯盟分裂,這個風險愈來愈高。」魯賓尼認為西班牙可能是歐羅區更大的威脅,因為西班牙是歐羅區第四大經濟體,且該國失業率更高、銀行體系更弱。西班牙的失業率超過19%,將近是歐盟平均水平的兩倍。「希臘若出事,對歐羅區而言會是個問題,但要是西班牙出事,對歐羅區來說會是災難。」另一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明(PaulKrugman)就認為,西班牙等國的債務問題,和國家的財政紀律無關,主要和歐盟的體制有關,只因歐盟16國只在貨幣上統一,但在財政政策和勞工市場卻未融合,出現亂局難以收拾。佢話以西班牙為例,在風波發生前,西班牙政府無財赤,還有輕微的財政盈餘。

統一貨幣無法調節

克魯明認為,西班牙若是一個獨立國家或是統一國家的一個州,情況都比現在好,若是獨立國家,有自己的貨幣,她可以貶值來提高競爭力。換一個角度,如果她是佛羅里達州,問題亦沒有那麼嚴重,她雖無獨立貨幣,但財赤沒有那樣嚴重,因為社會保障開支由聯邦政府支付,而且人民會自由流去其他就業較好的州份打工,這好像一個安全筏,減少失業問題。所以西班牙的問題不是一個「二世祖政府」的問題,而是歐盟只是一個貨幣聯盟的問題。

歐豬五國(Piigs,即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及西班牙五國英文名的簡稱)的問題,開始有少少燶味,甚至有少少美國次按問題在07年開始爆煲時的味道,當時大家都覺得無嘢,因次按只是眾多按揭的一種,不應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亦有不少分析,話希臘只是歐洲小國,希臘出事,不應波及整個歐洲及整個金融體系。我哋睇番次按開始爆大鑊,係由08年9月美國政府不救雷曼開始激化,而家仍有好多議論,話當時的美國財長保爾森,如果決意救埋雷曼,這場風波就不會鬧大,所以呢個故事教訓我地,危機潛伏時,不一定會爆,當中涉及不少難以估計的人為因素。

歐豬五國出事有兩種形式,第一是急驟的償債危機,第二是緩慢的歐羅解體風險。先講第一種情況,以希臘為例,到4、5月佢有大量國債到期,如果到時佢啲新國債去貨有問題,唔可以用新債抵償舊債,就馬上如杜拜那樣會還唔到債爆煲。歐盟大國唔太贊成援助有財政問題的成員國,要佢地自己靠削赤解決問題,所以歐盟在 1991年簽訂《馬城條約》時,內有「不拯救條款」,禁止成員國承擔他國的債務,以防個別成員國的財赤波及其他國家。萬一希臘或其他歐豬四國出事,歐盟一唔救,馬上會演變成為全球風暴,因為一個冧得,其他歐豬四國都可以冧。

希臘出事不得不救

按理經過雷曼事件和杜拜事件後,大家都知唔可以俾一個國家冧,但不馬上爆鑊,不等如問題解決,如前所述,在歐盟體制下,各國無獨立的貨幣政策,要長遠解決問題,唯一的方法是強硬削減赤字,這是十分痛苦的事情,是民主國家好難承受之痛。而家不止歐豬五國,歐盟16國中,有12個國家的赤字高過指標即GDP的 3% ,要在兩三年內把赤字減下來,這並非易事。歐洲各國在過去幾年的低息環境下,享盡資產升、人工加的好處,如今是「由奢入儉難」,告訴歐洲工人政府的高赤字不能持續,他們都聽不進耳,會劇烈抗爭,令政府削赤計劃難以進行,甚至令政府倒台,取而代之會是投選民之所好的民粹政府上台,削赤計劃更難執行下去。

如此下去一兩年,歐羅機制的問題就會完全浮現,經濟強、赤字少的歐洲大國會發現,他們背負沉重的包袱,無端要捱高利息、高物價、低增長,參加歐盟無乜着數,令歐盟解體的風險與日俱升。

你會問歐豬危機對投資市場有何影響?我估短期波動雖然有,但短期內爆大鑊的可能性不致太大,若歐盟處理得好,甚至搞一輪後危機先會淡化。但中長期的危險不低。

睇淡歐羅注意風險

如此就產生幾個投資建議:第一,歐羅不能看好,短期即使反彈,長線亦會走弱,今年可以睇淡歐羅,而英鎊匯價亦受歐羅弱勢影響。第二,在歐洲有大生意的公司,亦有潛在風險,如有接近三分一業務在歐洲的滙控(005),有點兒美國未完全搞好、歐洲又出事之歎,即使佢想將業務重點轉回新興市場,但只要無賣走歐洲業務,都有風險。所以愛買滙控者,見佢跌得多時唔係唔可以買吓,但買完要定止蝕位,例如買完輸咗10%,最好斬倉離場,唔係加注溝淡。第三,今年環球股市都會比較波動,雖然我仍然睇好中線大市見底後會回升,雖然仍然睇好國貨股的表現,但建議股民要有控制風險的預備,小心有突發事件(如美國當年不救雷曼這種性質的事件),買股要量力而為。

hightea@hkheadline.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