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學作文堂要寫《我的志願》開始,小弟便不斷地定目標,廿多年來,計計埋埋起碼逾100個,但能完成的,恐怕不到半數。歸納原因,發現除欠缺恒心外,最大問題是定的目標太不切實際。
今年35歲的Leo,任職產品代理多年,收入穩定,每月約有3萬元,錢算是儲到。去年尾Leo終圓置業夢想,於市區更買下物業,現正放租,Leo趁放租期間搬入自住,但主要還視之為投資物業,因為他仍希望繼續與父母同住,省多點開支。
圓了置業夢後,Leo把財政資源集中應付退休的目標,他所定的目標非常具挑戰性,除了要維持現有生活水平,即每月約2.5萬元開支外,更希望能提早至45歲前退休。
港人太長壽
見這麼多讀者,小弟相信大部分也認為退休愈早愈好,但絕少部分會把目標退休年齡定於50歲前。因為大家明白退休後長路漫漫,剛公布的全球人口壽命調查,香港男性女性均列於全球長壽榜第二位,其中男性壽命逾78歲,Leo選擇45歲退休,豈非有近40年要靠積蓄與投資回報過活。
Leo有此盤算,原因離不開是對工作產生厭倦,發展前途有限等,但試問有甚麼工作不是令人討厭。小弟認為能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的人可謂萬中無一,也不打算向Leo 說教,教他從工作上尋找樂趣。他需要工作,很可能要工作至55歲,甚至60歲,因為他現有的財政能力,根本沒可能達到他的目標。
每月儲多點錢,投資進取一點,豈不令退休儲備增多?前者的功效可獲肯定,但可讓Leo節省開支的空間並不多,他每月與供樓相關的開支約1.7萬元,除非物業成功租出(他預計單位能帶來1.3萬元剩租金收入),否則Leo要放棄很多的個人享樂,才能增加每月的儲蓄。
另一大問題是,按目前的按揭計劃還款,Leo要到55歲才能把物業供滿,沒有工作收入,很難想像Leo能在龐大供樓壓力下提前退休。當然,若Leo由始至終只視物業為一項投資,善價而沽,則不再是問題。
為乜咁搏命
爭取更高的投資回報,當然可以達到提早退休的目標。但Leo是否值得為此而冒這麼大的風險呢?Leo希望投資組合每年能賺取逾15%回報,若以此作預測,Leo現有資產,加上未來的儲蓄,確有機會提前至45歲或之前退休。
要賺取這樣的回報,投資項目的風險一定不低,這方面Leo亦很清楚,而他所用的投資工具亦極為進取。Leo從不相信基金,認為還是自己買股票來得直接,他所買的股票,均是極具增長潛力的熱炒股或概念股,他指即使是賊仔股,只要有獲利機會,也會炒埋一份。
小弟希望Leo明白,要在某一段時間,賺取10%,甚至20%以上的回報,難度並不高,但能持之以恒地賺到這個回報的人,可謂鳳毛麟角。小弟更信上得山多終遇虎這一套,連續賺多次,卻遇上一鋪清袋,根本是毫無意義。
除非Leo立志成為一個炒家,接受到一是發達,一是瞓街的兩種極端情況,否則便不應把全部財富,全身投入如此高風險的工具。
Leo應該重新定立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一個不會迫他鋌而走險的目標。45歲退休不是一個合理的期望,Leo是對現有工作環境及前途不滿,而不是渴求退休。與其透過投資搏命,何不把部分精力用於發展自己事業之上。
工作多年累積下來的人脈,或成為Leo轉職或創業的資本。只要找到一條發展的新道路,Leo被不用劃地自限,迫自己於45歲前退休,餘下的日子很悶呢!
﹏﹏﹏﹏﹏﹏﹏﹏﹏﹏﹏﹏﹏﹏﹏﹏﹏﹏
面談點滴︰投資不是理財的全部
為爭取每年15%的投資回報,Leo問遍了各銀行、IFA的理財顧問,但得到的只是一大堆假設及投資計劃。每當Leo向理財顧問表明,不相信基金投資這一套,他們不是大失所望,就是語帶挑釁地問Leo能否做到此回報。
若能做到,仲要問人咩?Leo竟認為小弟能提供這答案,想不到小弟坦率地答道:「如果我得,我仲要做咩!」
在剛舉辦完的講座上,一位朋友問了小弟相類似的問題,他問小弟與拍檔過去每年的投資回報有多少?小弟明白他沒有惡意,只想以此衡量小弟的能力。
小弟不轉彎抹角,說04年開始投資,投資組合累積至今每年只有約7%的複合增長,可謂非常「水皮」。但若以此衡量小弟在理財上的功力,可是大錯特錯!
回報價值就誇大
香港的理財教育做得不夠,加上廣告宣傳的威力,令香港人普遍有理財就是投資,理財就只有投資的錯誤觀念。
小弟見過不少成功的退休人士,在他們的經歴中,小弟少見賺取暴利的投資項目,見的多是沉悶而具規律的累積過程。
小弟相信高回報只是錦上添花,理財的價值是在控制風險,以及資產分配之上。
香港人對投資實在太有認識,小弟不敢班門弄斧,想在本欄及面談中得到投資貼士的讀者,恐怕要失望而回。
有興趣作理財分析的讀者,可電郵至moneyts@hket.com,提供個人資料及理財目標,並留下聯絡方法,相約面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