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提起「Shopping、購物或血拼」等關鍵詞,大多活用於女性消費者身上,但隨着內地經濟迅速崛起,「瘋狂Shopping」的場面已轉由訪港的內地旅客演繹。既然本地零售業得益,個人遊股亦可重新關注!
精讀重點︰
1. 今年上半年訪港客量再創新高,內地客佔比重達60%;
2. 內地工資上漲、人民幣升值,刺激居民南下消費意慾;
3. 國務院剛下發《通知》,要求加快發展旅遊產業。
自7月初至今,港股持續破關上揚,尤以本港零售板塊(特別是服裝及珠寶鐘錶股)最具氣勢。觸發點是相關企業陸續宣布佳績,並慷慨派息回饋股東,加上同業估值普遍偏低(7月初急升前,PE大致介乎5倍至8倍),即令一眾投資者如獲至寶,紛紛順勢買入。
例如走「潮人潮服」路綫的包浩斯(00483),去年度收入僅升6.5%至7.94億元,但純利卻大增36.5%至8,303萬元,派末期息之餘又派特別息。
如此惠及股東,即為股價注入動力,單計7月已累漲54%,持有包浩斯的投資者真可謂「財、息」兼收;至於I.T(00999)、六福(00590)及東方表行(00398)等亦有類似情況。(本港零售股分類,可參閱「人氣股直擊——港股強勢 中小型銀行股發威」觀察名單,P.16)
「一簽多行」刺激消費
然而,大家都明白「靚靚業績」已屬過去式,投資者最關心的,是上市公司能否繼續保佳績?要順藤摸瓜,必先要了解訪港內地居民的數字,才能判斷本港零售商的內地客動力,能否持續上升。
根據香港旅發局最新公布,今年1至6月的訪港旅客數字(見表一),總人次達1,685萬,較去年同期上升23.1%,創有紀錄以來新高。單計6月份亦增長43.5%至近262萬人次,同創歷年紀錄。
當中,上半年訪港的內地居民,大增近27%至1,049萬人次,首次於上半年內突破1,000萬人次,比例亦佔總人數超過60%,名副其實是訪港的主要客源。
人來多了,人均消費力又如何?旅發局稱,去年「過夜旅客」的人均消費為5,770元,上升6.1%;「入境不過夜旅客」(又稱:即日遊)的人均消費,更大增20%至1,798元,主要是受惠內地實施「一簽多行」政策,刺激了更多深圳居民來港旅遊。
來港消費「着數多」
國務院剛下發《通知》,要求加快發展旅遊產業,並鼓勵赴港澳地區消費。既然訪港人次多了,人均消費力亦強了,可以預計,本港零售業將可持續得益。
熟悉國情的林樵基,是建銀國際研究部聯席董事(經濟研究),他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認為,雖然個人遊政策已實施多年,但效力依然持續,乃因是內地工資上漲及人民幣升值,均為內地居民來港「掃貨」帶來動力。
他指出:「從前最常談論的,是港人北上消費,因為當時在內地用港紙『有着數』;但隨着人民幣逐步升值,內地居民南下消費卻成為了新趨勢,而且香港貨品質素有保證、款式又較內地多,加上內地工資上漲,刺激了消費意慾,想到鄰近的港、澳地區『使錢』,這是好自然的事情。」
租金升帶來挑戰
作為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的麥瑞琼,亦認同內地客已成為業界的中流砥柱。她指出,今年首5個月,本港零售銷貨價值增長18.3%,銷貨量亦增 15.2%,一些維持強勁雙位數增長的行業包括「汽車及汽車零件」和「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等,均相當倚賴遊客消費,尤其是內地遊客。
然而,她預計通脹率在未來數季將有溫和升勢,失業率亦有回升迹象,故仍須審慎觀察有關趨勢,這對於零售業可能帶來衝擊。「零售業面對的最大挑戰,肯定是持續上升的租金;而自去年7月實施膠袋環保徵費,已令2,800家訂明零售商受到打擊。」故她指零售商對新一季度銷售前景,大體抱審慎樂觀。
----------------------------------
2010年全國旅遊局長研討班,上周假吉林省長春市舉行。中國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向各省市官員及業界代表,重申旅遊業定位。
“國務院下發的《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把旅遊業定位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在此定位下,如何轉變觀念、轉變發展方式,都要認真思考。”
...................
MT解讀︰「擴內需,調結構」已成內地經濟主旋律。邵局長的講話,一方面肯定了旅遊業推動消費的貢獻,但同時亦要求服務業加快轉型升級。上月在港發生的「惡導遊罵旅客」事件,惹起內地多個省市抨擊,故如何根治零團費、業內管理問題,亦屬改革討論焦點。
====================================
〔MT CHOICE〕服裝股毛利率 慕詩佔優
本港服裝股選擇眾多,但品牌定位、主攻對象各有不同,例如主攻「潮人」路綫的有I.T、包浩斯,大眾市場則有佐丹奴(00709)、堡獅龍(00592)、漢登(00448)。但論毛利率表現,則首選主打高檔女性市場的慕詩(00130)。
本刊翻查上述企業的最新業績(見表二),發現慕詩的毛利率約81%,較去年約76%進一步上升,反映公司有力賺取較高利潤,較同業來看佔優。整體上,慕詩截至今年3月底止的全年業績,盈利大增1.67倍至5,366萬元,若扣除投資物業增值後,核心盈利應為4,832萬元,仍增1.36倍。
幕詩上周五已再創新高,7月至今累漲近倍,而且僅5億多市值,較適合進取型投資者,建議候股價回落至1.70元吸納,目標價看2元。
I.T搶攻內地市場
若看好本港服裝業前景,也可考慮市值約31億元、成交較活躍的I.T,該公司去年度收入約30億元,72.2%來自本港市場,24.2%則來自內地分店。I.T去年度下半年,減少提供折扣優惠,讓毛利率由59%微增至60.7%。公司正投放更多資源發展內地,未來一年內地零售網絡,計劃增添約30%新零售店面,繼續在已有銷售點的城市(如北京、上海)開設更多店舖,料可受惠內需商機。建議I.T回落至2.6元吸納,目標價看3.2元。
...................
〔MT CHOICE〕航空業復甦 吼實東航
本地個人遊效應持續,一方面看出香港零售市道復甦,亦反映出內地經濟增長持續。因此,投資者除可看好零售股外,亦可一併考慮同胞們遠道而來所乘搭的交通工具,亦即飛機,三大航空股中以東航(00670)佔優。
東航、南航(01055)及國航(00753)近月公布了營運數據,表現叫人刮目相看。首先,三大航空股09年度已成功扭虧為盈;其次,截至3月底止的首季業績,又一同錄得逾倍增長,反映行業正處復甦階段。至於半年業績如何?東航及南航近期已先後發布盈喜,預示持續好轉過來。
人幣升值 有利減債
此外,內地航空股還受惠人民幣升值,乃因其債務龐大,且多以美元為主,而飛機燃油、海外機場升降費、維修等均以美元計算,人民幣升值亦即巨債變相減少。里昂證券已作出分析,指東航的負債約有74%以美元計價,人民幣升值的受惠程度高於南航的69%,優點較多。歷時半年的上海世博,已成功吸引大量旅客赴滬旅遊,東方航空作為今屆上海世博的航空界合作夥伴,管理層已定下目標,預料在活動中的收入將不低於40億元人民幣。在併購上海航空後,東航實力更強,可望看高一綫。建議東航回落至4.2元吸納,目標看4.6元。
國家財政部與國稅總局在5月時聯手下發《通知》,表明自今年1月1日起,對中國境內單位或個人提供的國際運輸勞務免徵營業稅。由於國航已推算出,政策將令公司去年度營業稅及附加支出大減約5.49億元。公司亦擁有最大國外航綫,大摩估計全年盈利預測有助上升7%,故國航業績值得憧憬。
﹏﹏﹏﹏﹏﹏﹏﹏﹏﹏﹏﹏﹏﹏﹏﹏﹏﹏
【風險編】租金上漲增成本
主要風險︰
1. 本港零售商主要靠租賃店舖,一旦業主大幅加租,將加重營運成本;
2. 去年度業績基數較低,令最新業績盈利增速「看似」較強;
3. 旅遊業較易受外圍影響,一旦再現疫症威脅,零售商將受當其衝受打擊。
個人遊股上月升勢凌厲,屢創新高,但投資者在考慮入市時,亦須顧及箇中風險。首先,由於零售股最能反映經濟市道,故當經濟轉差、零售市道亦呈疲弱,即使業主減租,零售生意額亦較難突圍。當經濟較佳時,零售市道又跟隨轉旺,由於零售舖位租約期多為2至3年,故2008年金融海嘯後訂租舖位,將於未來半年陸續到期,屆時加租幅度不可忽視。
六福管理層亦坦言,雖然5月黃金周期間,港澳銷售額按年分別升39%及89%;但由於去年同期銷售數字偏高,故預期下半年度增長放緩,估計升幅約10%;去年度,公司在港店舖有三分一需要續約,租金平均加幅約7%。
此外,香港零售管理協會表示,由於本港正討論最低工資這項重要法例,它將會為香港帶來深遠影響,並產生連鎖反應,進一步削弱機構的持續發展和盈利能力,令失業問題惡化,對香港整體競爭力亦產生影響,投資者宜一併考慮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