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立論:超市百貨股有地者勝



精明的消費者都知道藥材舖的奶粉及廁紙等日用品,售價比兩大超級市場平一截。兩大超市大量採購議價能力遠高於小本經營的藥材舖,藥材舖竟然有貨品賣得比超市便宜,是否意味超市謀取暴利?實情卻是,不是超市謀取暴利,只是藥材舖企圖釜底抽薪,以蝕本價賣日用品博取客戶好感,好等他們在大額及高毛利的藥材補品生意上賺回損失。這條橋可說是兵行險着,因為客戶可能只佔便宜,永不幫襯其他高毛利產品。在取悅客戶或選民的技巧上,處於劣勢掙扎求存的小生意人,遠比一般政客高明磊落。超市偶然亦應用相同營銷策略,但割價傾銷的成本,通常轉嫁給供應商。供應商雖叫苦連天,但對大型超市又愛又恨,因為如果超市將他們的產品從貨架上挪開,差不多是定其死刑。



結合地主與零售商
超市亦非擁有金剛不壞之身,他們的邊際利潤奇低,一旦業主加租,隨時血本無歸。本港兩大超市母公司,毫不巧合地都是以經營地產為主業,對冲了絕大部份超市營運成本風險。那麼,業主是否最後大贏家?這也未必,業主買樓收租是以大本博小利,股本回報率一向偏低。絕大部份地主股的股價都較資產淨值大幅折讓,原因正在於此。在商場上,市場定律就是森林定律,在產業生態環境中擁有較高壟斷能力的企業,將成為整個產業鏈中的大贏家。國內超市百貨市場仍處戰國時代,按以上思路,未來贏家應該是結合地主與零售商的經營者。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