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石鏡泉 - 中小企與就業

美儲局長伯南克在上周的美國國會聽證會上,大談美國就業問題。這個大談,應是伯南克所布的局。為甚麼筆者有這陰謀論?

增工人技能 保就業機會

  伯南克談的就業問題,跟另位經濟學家克魯明(Krugman)於90年代時所談的相若。當時克魯明指出工廠對培育工人工作技巧的重要性。我們在學校讀書只能拿到文憑,但拿不到工作技能,工作技能是在職訓練出來的(On the job training)。大學生畢業不一定有工做,識作文,不等於你識寫封推銷信,上過幾堂木工,不代表你有做酸枝傢俬的技能。一個長期有失業的社會,他們的「工人」將會很蠢。筆者在當時也寫過篇《香港工人將很蠢》的文章,來介紹克魯明這個觀點。蠢的意思不是IQ低,而是工作技能低。這將會產生個惡性循環,工人沒工作技能,廠家亦不一定要來港設廠,製造業空洞化的最大危機不是今時工人失業,而是工人可能要長期失業,又或其能就業的機會愈來愈少。三十年前,香港是製衣業王國,不少女工都有車衣搵食的技能,但今時香港年輕一代女性,還有幾多識車衣?當然不少人會謂車衣難搵食,於是改行做售衣,結果是香港人人搵食靠把口,再不靠對手。你道長此下去,成嗎?

  歐洲不少政府對農業有補貼,尤其是補貼農民種薯仔。此並不是薯仔好搵,好食,而是薯仔是歐洲人士的主要食糧。如果農民全不懂種薯仔,要全靠入口時,一國的主權也就差不多了。

  在香港已有多少行業消失了?這對未來年輕人的就業問題,關係如何?起碼伯南克有想到,故在其美儲局的半年經濟報告中,特別提出這點。在美商家紛紛將國內生產綫東移的時候,美國會流失的,不光是今時的職位,而是以後職位永遠的流失。伯南克因此提出,已損失了的850萬個職位,要十幾二十年才或有機會掙回來,要留意是「或」。

  第二季的美國公司業績十分不俗,公司都賺了大錢,為甚麼美國的工人不能多了工開?原因簡單,蘋果暢銷的iPhone,是在中國製造的。

  幾十年前,當不少工業產品是由美國人製造時,美國公司業績好,即是美國工人就業好。今時美國公司業績好,可能是中國、台灣、越南、印度的工人有工開,美國的工人仍是無工開,變成東邊工人好,西邊工人不好。而這個西邊工人不好,是跟西邊工人工資長期高企有關,商家會找最價廉「力」美的工人來開工。這是工人的悲哀。而這悲哀是由於共產主義解體,有幾十億之前鐵幕後的工人,湧往世界市場有關。要這個工人多,工作少的惡劣現象得到改善,要這些前度鐵幕後工人多消費才成?不過這些前度鐵幕後的工人工資就少得十分可憐,他們又怎能多消費?所以美國的就業情況要改善,是十分困難的。

  伯南克怎會不知道這點?事實上在過去6個月,各地的美儲局分行找來各行區的中小企業代表,共開了40多場座談,總結出份19頁的報告,為這些中小企說話。這份報告明確表示,今時銀行家要接受訓練,怎去為有前途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報告是以附件形式一併交與國會議員的,但就未見有議員提及要怎樣培訓好銀行去借貸予中小企,只一味問伯南克怎去增加就業。議員在電視機前不作此提問,又怎能證明他們「關顧」美國工人(選票)?

  沙氏期間,港府也為鼓勵銀行向中小企放貸,提出個擔保,結果是銀行利用這個政府擔保,先安排中小企還了錢給銀行,結果是中小企仍貸無路,而要面對結業或收縮的痛苦,結果是炒得人多。環球的自由經濟體系中,中小企一般會提供六成至七成的就業機會。克林頓任總統期間,他就看到這點,故有政府部門專門培訓中小企如何去寫計劃書予銀行,要求貸款。結果是克林頓任內的中小企發展迅速,不單解決就業問題,亦為國庫帶來不少稅收,從而使到政府有財政盈餘。這亦是美國自戰後以來,少數有財政盈餘的年頭。

扶助中小企 經濟才企理

  筆者再申此點,是因為伯南克的問題,也是香港的問題,亦將是中國的問題;扶助中小企,經濟才企理。

  要幫助中小企,聯儲局的能力十分細。聯儲局只能將利率維持在低水平,這又可使銀行的借貸的最優惠利率壓到最低水平,減少中小企的貸款成本。但對銀行言,借給家上市大企業安全,還是借與中小企安全?更何況,要個別的貸款經理頂住上層的借貸安全要求,而硬去借給所謂有前途的中小企,是想即時被炒?因此如果沒有政府的積極介入,以公帑來撑中小企的話,是很難成事。不過今時的美國國會極之不願再以公帑去救企業,因為這並不是選民所願聽到的,救企業,為甚麼不直接救失業者?企業是沒有選票的,失業者手中才有選票。為選票而活的議員又會揀甚麼來支持?所以你叫伯南克怎能不笑?

  伯南克謂美國的經濟是「異常的不明朗」,應不是指美國經濟再有危機,因為大企業的滾存資金達到兩兆美元,而美國銀行存於美儲局去收息的資金亦達一兆美元。基此美國的經濟並不是缺錢,缺的是信心,沒有信心就不敢用這幾兆美元,而寧可讓之坐冷板凳。

  伯南克講過他仍有4招可用,去驅使這些資金去活動、活動。這包括:

  1. 向銀行體系再注資︰即再向銀行購買債券,使銀行水浸,讓銀行要借多些,不過這有3個壞後果︰一、美國人民可能不歡迎;二、再發行太多美鈔,美元會貶值,以後要收回這些美元便更費力;三、銀行仍可能不借,而將資金存在美儲局去收息。

  2. 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要求︰今時銀行的資本充足水平仍是僅僅夠,要降這個比率,會使人對美銀行體系失信心。

  3. 降低存在美儲局資金的利率收益︰今時存在美儲局可收0.25%利息收益,是高於銀行吸收存款的所付的利率,美儲局亦是要透過這個蝕息行動,去側側膊讓銀行多賺以填好銀行的窿窿,取消這個,銀行的盈利就走樣。

  4. 選擇性地調低利率︰由於不知美儲局會怎選擇,故不能多估。

  伯南克的異常不明朗,以及他的異常不動作,就給市場有個罵名。認為他不稱職。唉,一個獸醫,到要去醫黃億萬的癌症,你叫他能做甚麼?美儲局只負責利率及貨幣供應,就業職位是應由政府的財政政策去處理的,對此伯南克亦只能笑而不出手了。結果是你等我又等,大家齊齊等,但大市等不等?容後再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