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1日 星期六

蔡美玉 - 黃金期已過 內房內銀股

有所買,有所不買,應該是每個成功基金經理必須做到的。被內地媒體譽為「冷靜得像石頭」的何震,面臨經濟結構調整,他毫不含糊斷言,港人愛買的內房及內銀股,都過了黃金日子,資源及鋼鐵股也只適宜於超賣時博反彈。

  「所有行業和企業,都有一個生命周期,香港上市的內銀、內房及資源股,是代表中國過去30年的增長力,但他們最黃金的生命周期已經完了。」喜歡選增長型股份的滙利投資總經理何震這樣形容。

  根據他的選股法則:

  1.行業增長空間

  2.良好商業模式

  3.優秀管理團隊

  內房股最基本的兩條都無法達到,因為地產企業可賺的「差價」已經很少了。所謂「差價」,就是開發商的成本和賣樓價之差,也就是他們的利潤。何震指,過去內房企業存在暴利,除了是地價超低外,開發商更可以到銀行貸款,用盡槓桿,令資金少、成本低外,還可以享受樓價飛漲。

內房:價差已不多

  不過,內房魔法已經失靈。「(樓價)可以從3千塊漲到3萬塊,但再漲到6萬塊也只有1倍。」他相信,樓價不可能無止境上漲,免觸發宏調外,而且內房股的低成本已改變。除了地價經歷這麼多年,基數已高外,銀行不敢亂放貸,發展商要自己掏腰包動用自有資本,再加上稅費、建築成本,與市場售價的價差應該不多了。

  這正是他相信,內地樓市在剛性需求下仍有增長,但內房企業不被看好的原因。

  「我們選股,先就要看行業成長空間,要是空間有限,就算他把行業的錢都賺完了,也很難成為一家大公司。」何況內房股這個樓盤熱賣,都不能保證那個也熱賣,商業模式對何震來說,也是不及格。

內銀:難望高增長

  至於內銀股,則是因為大象難以快跑。「銀行的日子還是會很舒服,但利潤不會增長,會像債券一樣。」內銀股日子好過,他相信主要源於中國對銀行的嚴格監管和保護。「但你看最近上市的農行,利潤已經800億了,還指望他再漲一倍嗎?」

  他認為投資者目前買內銀,就如巴菲特在90年代持有可口可樂,只會沒虧錢,而不會賺錢的;「買股票是希望買他們走得最快的那段,而不是停滯不前那段。」

資源:只宜博反彈

  至於連日反彈的資源及鋼鐵股,何震認為「生命的問題」更嚴峻,鋼鐵業特別是低端的企業,承受政府沉重的縮減規模壓力,難言成長性。「可能跌得特別便宜就反彈,只有交易性的機會。」

﹏﹏﹏﹏﹏﹏﹏﹏﹏﹏﹏﹏﹏﹏﹏﹏﹏﹏

中國市場的亮點

  除了A股外,何震正為境外資金透過QFII額度組成的基金作管理。境外人買中資股,當然看中的是成長性,他如何看中國目前的投資市場?

論經濟結構:

  雖然結構調整已說了好久,但這次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動真格。現在的經濟結構是不改不成,每屆政府都要考慮自己政策的穩定性,不能拿自己的管治基礎來開玩笑。

  新產業接力推動經濟確實不容易,切換也不會一帆風順;但以中國在低端行業多年積累的經驗、物質基礎、人才和政府的資金,還是比較樂觀的,轉型或需要3至5年的時間。

  內地很多企業已把錢轉往新興產業,像做紡織的寧波杉杉,做鋰電池業務已做得很好,中國有製造業基礎,只要政府有決心、資金流進,發展可很快。雖然各方為利益打架,把持不同的標準和產業鏈,但只要中央拍板,不難解決。

論行業:

  新能源車:電池相關業務像比亞迪(01211)、杉杉,中國不比外國差,還不賺錢是因為政策還沒有拍板。

  高鐵:中國高鐵技術是全世界領先,一些跟高鐵相關企業,如牽引車、變壓器及安全性監察,都很有潛力。

  智能電網:留意鋪設、電網控制的企業。

  三網股份:抄內容股是瞎炒;首先受惠應該是硬件,處理頻寬、兼容等設備。

論股份:

  騰訊(00700):增長放緩是肯定的,但增長潛力還是挺可怕的,有幾億黏性很大的用戶,中國的80後、90後,都要用QQ,挖掘一個新的盈利模式,還是挺容易的。

  威勝(03393):一些技術性的新興產業股,香港比內地要便宜,比如正處增長期的威勝。

﹏﹏﹏﹏﹏﹏﹏﹏﹏﹏﹏﹏﹏﹏﹏﹏﹏﹏

何震

 ˙滙利投資管理總經理兼投資總監

 ˙復旦大學碩士

 ˙歷任廣發證券研究工作、04年開始任廣發基金的基金經理

 ˙08年參與創辦上海滙利投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