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香港樓市的波浪

上海深圳兩地股市在2008年初背道而馳,觸發中國股市向下調整。過去幾年香港豪宅價格屢創新高,普通樓價則未能升越1997年的頂部,香港樓市出現明顯的背馳訊號,是後市的隱憂。

樓價未能突破97年頂部

波浪理論最初用於分析美股指數的走勢,但對於眾多投資者參與的市場都可大派用場。

2002年1月19日筆者在香港《經濟日報》以波浪理論分析本港樓市的走勢,標題是:《本港樓市⑵浪調整完畢》。原文照錄如下:

「如果將筆者收集的本港1968至1994年的平均樓價,與中原地產最近發表的中原城市指數合併起來,可以看到本港樓價已經歷了五上三落的一個循環,見附圖(一)。

有關第3浪的性格,拙作《投資致富技巧》下冊第82頁介紹如下:

『第3浪力量最強,亦係最具爆炸性的一個波浪。通常而言,大部分上升幅度都在第3浪的行程中出現。』事實上,由1968年至1997年的上升浪當中,以第 3浪的升勢最急,升幅最大,予人爆炸性上升的感覺。與第3浪的性格不謀而合。

1997年至今,本港樓市向下調整的abc浪,可以合併為第⑵浪,是否已經見底,暫時難有定論。但根據附圖(二)分析,市民的供樓負擔已由1998年高峰期接近80%,急跌至21%,當中包含了兩個意義:

第一,目前樓價已跌至市民可以負擔的水平;

第二,反映港人對樓市過分悲觀的心態,第⑵浪具備了見底的條件。」

中原領先指數有回吐壓力

事後檢討,本港樓市在2003年才見底回升,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分析,升勢欠缺⑶浪應有的氣勢,見附圖(三)。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三點:

第一,本港豪宅售價屢創新高,但反映二手樓市場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未能升越1997年的高峰,是利淡的巨大背馳訊號。

第二,豪宅大幅度跑贏普通樓價,也反映了本港貧富懸殊頗為嚴重。

第三,中原城市領先指數由底部回升至今,可能屬於雙重之字形的(X)浪反彈,有回吐壓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