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

檢閱和黃業績 留意折舊攤銷

重點

  ˙折舊及攤銷︰折舊及攤銷都是將資產成本按使用年期攤分入帳的方法,前者適用於有形資產,後者僅適用於無形資產。

  ˙會計處理法︰若折舊或攤銷年期延長,會令有關的開支下降,從而為業績及盈利帶來支持。

  和黃(00013)公布2010年上半年純利增長12%至64.5億元,遠勝市場預期。市場最關注的3G業務大幅改善,不再成為拖累和黃業績的「掃把星」。

  和黃業績勝預期,最大功臣莫過於3集團之業務顯著改善。除了受惠客戶人數上升及上客成本下降等因素外,「折舊及攤銷」開支減低亦應記一功。

﹏﹏﹏﹏﹏﹏﹏﹏﹏﹏﹏﹏﹏﹏﹏﹏﹏﹏

何謂折舊及攤銷?

  「折舊及攤銷」意思相近,都是攤分資產成本入帳的方法。

  折舊(Depreciation)是將有形資產(Tangible Assets)的成本,在使用年期內分攤為費用入帳。而常用的入帳方法有直綫折舊法(Straight-line Depreciation),即將成本按使用年期平均攤分,以及加速折舊法(Accelerated Depreciation),即使用初期折舊開支較高,隨後折舊開支遞減。

  攤銷(Amortization)的原理相同,是將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s)的成本在資產使用期內分攤為費用入帳,攤銷一般會使用直綫攤銷法入帳。常見的無形資產有專利、版權等,而和黃旗下的3G電訊牌照亦屬於無形資產,故需要作出攤銷(永久電訊牌照需作減值)。

年期愈長開支愈低

  從上文可見,折舊與攤銷均屬於開支,雖不會導致現金流出,但卻必須記入損益表,令當期盈利受影響。一般而言,折舊或攤銷年期愈長,開支愈低;而在使用初期,採用加速折舊或攤銷的開支會較使用直綫折舊或攤銷為低,令盈利較高;反之,至使用後期,其盈利則較低。

  公司一般需參考資產使用壽命及所生產的收入來決定折舊或攤銷年期及方法。

  不少公司會定期檢討資產的可折舊或攤銷年期;若折舊或攤銷年期延長,有關的開支將減少,從而令盈利上漲。惟要注意,盈利上漲只是會計上的花招,並不代表集團盈利向好。

  以和黃為例,該公司於09年曾將若干廠房、機器設備之估計使用年期延長,使當期及未來折舊開支減少4.5億元,有助支撑盈利。

3集團牌照攤銷大減

  此外,有限期的電訊牌照(無形資產)需進行攤銷,惟當電訊牌照(無形資產)的使用年期無限期延長,則毋須作出攤銷,而是每年進行減值(如需要),令盈利突飛猛進。這因素正是推升和黃旗下3集團盈利的一大主因。

  和黃指出,3意大利電訊牌照已轉為永久,而3英國亦很大機會跟隨,集團決定停止牌照的攤銷,令牌照攤銷大幅下降。從2010年中期報告(圖1)可見,3集團的「牌照費用及其他權利攤銷」縮減12.16億元。

  無可否認,折舊及攤銷開支下降的確減輕3集團的支出,令虧損縮窄,但撇除此因素,3集團計及上客成本後之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大增1915%至36.27億元,反映3G業務實質盈利逐步改善,正如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所謂,前景是樂觀的。

﹏﹏﹏﹏﹏﹏﹏﹏﹏﹏﹏﹏﹏﹏﹏﹏﹏﹏

業務分散難分析 綜企估值存折讓

  和黃屬於老牌的綜合企業,業務遍及零售、能源、電訊等範疇(見圖2)。理論上,綜合企業可享有經濟規模效益(Economies of Scale),如不同部門間可共用部分資源,以減省平均成本。另外,業務多元化亦有利集團分散風險。

  就觀察所得,部分綜合企業並未因為上述優勢而在估值上享有溢價;據彭博資料顯示,截至昨日,和黃股價便相對每股資產淨值折讓20%,新世界(00017)之折讓更達30%,這是因為綜合企業面對不少問題。

  著名投資者彼德‧林治(Peter Lynch)不單認為綜合企業不能達到Diversification(分散風險)之效,更曾以「Diworsification」一字去表達企業涉足主業以外的領域會使整體效益降低。

  對綜合企業有保留者認為,管理層縱使多優秀,處理多個不同業務運作也非易事,影響企業價值。

  除了管理困難外,有學術文獻指出,綜合企業的業務比單一企業複雜,投資者在分析時會比較艱難,企業透明度不足令他們傾向給予綜合企業一個較保守的估值,出現了「綜合企業折讓」。

內地綜企多轉型

  雖然本港仍存有不少綜合企業,但近年內地不少綜合企業都傾向「修身」,轉為力攻個別一、兩個業務,如華創(00291)集中零售消費業、北控(00392)把焦點放在公用事業、上實(00363)則將方向調整至地產及消費品。內地《證券時報》曾以《集中主線業務提升紅籌估值》為題,表達對上述企業精簡業務的支持,招商證券曾表示過去的紅籌股以綜合企業為主,令估值偏低,而多隻紅籌在業務上轉型後,近年盈利都見報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