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大環境小投資:兩大陣營論美歐經濟

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跟哈佛大學教授佛格森(Niall Ferguson)最近在經濟觀點上有不少爭辯,雙方就增加開支及削赤減債各執一詞。克魯明主張政府增加開支,推出振興方案,以免經濟陷入長期衰退;佛格森則認為政府着眼點應放在減低負債,因為根據歷史,負債水平過高的國家往往會踏上破產之路。兩大陣營的辯論,正好代表美國及歐洲當前的政策傾向。

增開支或削赤掀爭辯

在歐洲傾向削赤的同時,美國財金官員早前已多次呼籲全球政府不可過快收緊開支。美國國會上周就通過延長對長期失業者提供救濟金的措施,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亦認為美國經濟前景異常不明朗,如經濟再次下滑,不排除會推出新一輪刺激措施。

筆者認為,當前美、歐經濟放緩的風險已大為提高,由於美國經濟增長有三分之二來自個人消費,在高失業、高負債及樓市低迷下,美國家庭何來有增加消費的能力?

伯南克的言論其實是為美國即將加推量化寬鬆措施而鋪路,但儲局不久前還強調經濟平穩增長,若突然加推量化措施,必然會引起市場恐慌,故需多花時間為市場的心理轉變做好準備。

筆者相信,美股現時尚未完全反映第三季全球經濟增長減慢的風險。近期美股似乎略為造好,某程度上是因為次季業績優於預期,但對下半年經濟及市場前景沒有預測能力,去年上半年是金融海嘯後經濟低迷期,企業盈利今年上半年出現「按年」大幅增長,是理所當然。可是,到今年上半年才爆發的歐洲國債危機,其後歐洲多國先後收緊財政開支,同期中國收緊過多的流動性,新興市場及澳、紐、加等多國先後加息,影響力卻要待下半年才會陸續浮現。

有見及此,本來美國當下應開始推出寬鬆的新措施。但歐洲那邊才剛開始擺出滅赤的決心,國際輿論似乎甚歡迎滅赤,以減低國債風險,假如美國現在對着幹要增加政府開支的話,國債危機的注意力可能會即時轉移至美國,不利其長債孳息。

因此,筆者預料,美國政府及聯儲局會刻意先釋放部份經濟收縮及通縮壓力,讓市場消化憂慮,當股市下調了一定幅度,及市場恐慌情緒重現時,屆時政府出手加推新的開支及量化寬鬆措施,就變得合情合理及萬眾期待。

然而這一切必須在第三季內發生,否則就趕不及為奧巴馬及民主黨11月國會中期選舉打氣了。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