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最終成為國際性貨幣,與歐元、英鎊、瑞士法郎及美元擁有一同的地位,是中國最終目的。而其中的障礙之一,是國際收支的資本帳尚未完全開放,以及人民幣滙率機制尚未能夠完全自由流動及兌換。
內地有龐大外滙儲備,理應人民幣可以進一步自由浮動,讓人民幣作有秩序的升值。但因金融體系穩定性的考慮,內地未有讓人民幣作出完全浮動,而箇中關鍵,就是避免資金外流,又或者大量熱錢湧入。而要讓人民幣滙率進一步改革,讓更多資金自由進出內地,改革資本帳收支問題,開放更多人民幣離岸業務是方法之一,一方面讓內地掌握外資對人民幣的需求有多少,另外一面因離岸市場與內地金融體系有一定程度的隔絕,所以離岸市場的波動不會對內地市場造成太大影響。
香港希望成為內地人民幣離岸市場的重要中心,但數年來發展仍然緩慢。現在香港能夠承辦的業務,仍然集中於人民幣存款的業務、以及人民幣貿易融資的安排。以後數年,香港人民幣的存量只是數百億元,原因是在香港人民幣的業務有限,銀行很難賺取大量利潤有關。例如香港市民每天能夠兌二萬元的人民幣,而活期息率也少於一厘,如果不計入人民幣可能升值因素,對於香港市民的吸引力極為有限。這亦是人民幣存量未能迅速增大的原因。而對於香港銀行而言,多了人民幣存款,但處理人民幣存款的途徑仍然有限。考慮到要支付客戶利息,而人民幣貸款業務又未能全面進行,那麼人民幣資金最終要經香港的中國銀行,再滙向內地人民銀行處理。而銀行只能賺取微薄息差,吸納人民幣存款誘因不大。
但當更多人民幣債券在香港發行,需要更多人民幣存量去支持發債,而銀行又能進行有限度人民幣貿易融資便改變了情況。人民幣貿易融資之中,銀行能夠在兩地作出人民幣清算業務賺取費用之外,亦能夠為客戶提供有限度人民幣融資,主要是客戶在收取與支付人民幣的時間差距提供短期資金,而銀行可以向客戶收取市場利率,這樣銀行能賺取比起把資金交回人民銀行處理會更多。而這些貿易融資規模大幅增長,亦使到香港銀行有誘因去吸納更多人民幣存款。最近就見到有香港的銀行大打吸納人民幣存款,息率可近兩厘。
至於其他人民幣離岸業務,香港除了人民債券之外,還將會有人民幣保單。人壽保險客戶供款數以十年計,如果保單以人民幣計價,那麼客戶每年供款便會形成人民幣的定期需求。而保險公司為避免過大的滙率風險,要把收到的人民幣資金,投資到人民幣產品之上。而因為是離岸關係,所以要投資在非內地的地方。假如資金留港,對於人民幣產品會有大量需求。如果銀行銷售更多人民幣計價產品,所賺取的佣金收益,比對於貸款業務吸引,因所冒的風險少而回報大。這時銀行更加有誘因,吸納更多人民幣存款,這樣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便能愈做愈大,存戶所收取的利率或會更高,形成誘因去存更多的人民幣存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