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
˙為經濟把脈︰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昨日大談投資前景,除了對中、港經濟前景充滿信心外,亦表示買樓要量力而為。
˙長和錄佳績︰長實(00001)及和黃(00013)昨公布的業績有驚喜。市場的焦點和黃3G業務,虧損大幅收窄並遠勝預期。李嘉誠預料下半年各地區可獲盈利。
付五成首期買樓穩陣
對於市民投資股市樓市,李嘉誠重申必須量力而為,至於本港樓市現時是否健康,是否入市良機,李嘉誠指完全取決於個人財政狀況,倘能付約5成首期、僅借貸物業5至6成金額,便屬非常「穩陣」,可以考慮置業。若需借貸8至9成,則不宜置業。
長實副主席李澤鉅補充,當前利息低企,令負擔比率低,短期息口未見上升趨勢,只要能力所及,長遠來說「唔會點輸」,買樓仍然是好投資。
不排除繼續增持長和
至於投資股票,李嘉誠表示,他不排除未來增持長和股份,李嘉誠基金會亦不排除會增持。
據港交所資料顯示,李嘉誠今年上半年,積極增持長和系股份。瑞銀指出,今年1至6月,李嘉誠共斥資14.4億元增持1,430萬股長實(見表1),意味他相當看好公司前景。過去所見,李嘉誠增持長實後,對股價均帶來支持(見圖1)。
香港經濟將保持平穩
李嘉誠表示,歐美各存在不明朗因素將影響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惟預料世界經濟前景仍可望保持穩定。他預期,下半年香港經濟保持平穩,長遠將繼續受惠於內地持續蓬勃發展。
內地調控壓力料紓緩
李嘉誠指出,上半年內地經濟持續強勁增長,新增貸款增速減慢,反映下半年需調控貨幣流動性的壓力可望紓緩,預料內地宏觀經濟狀況將維持穩定。
內地樓市方面,李嘉誠指,市場的購買力仍在,長遠前景維持正面及樂觀。
李澤鉅表示,現時內地樓市用家比率健康,投機比重不大,未存在泡沫。
﹏﹏﹏﹏﹏﹏﹏﹏﹏﹏﹏﹏﹏﹏﹏﹏﹏﹏
長和中期業績予人驚喜
長和昨公布中期業績,為市場帶來驚喜。長實(00001)業績勝市場預期,主要受惠於和黃(00013)的貢獻及售樓入帳勝預期。
策略方面,倘已按本欄6月建議於88元買入長實者,帳面獲利約10%,可推高止賺位,預期證券界將因和黃業績勝預期而調高長實目標價。未持貨者,可待回調至93元附近買入。目前花旗、摩通、麥格理、野村及瑞銀,分別給予長實目標價113.63、117.0、124.6、132.2及137.4元。
前景樂觀︰長實核心盈利勝預期
長實中期股東應佔溢利119.23億元,按年增4%(見表4),核心盈利60億元,按年增10%,勝市場預期的24億至59億元。
展望未來,主席李嘉誠看好長實下半年業務,並對集團明年增加派息感樂觀。
領導市場︰毛利率高企售樓豐收
期內,長實物業銷售溢利58.09億元,按年增2.6%(見表2),勝預期平均的49億元。法巴指出,長實上半年本地售樓收入達183億元,領導市場,加上其主攻中高檔次物業,有助提升毛利率。
摩通指出,長實去年物業發展毛利率有39%,料今年維持在40%的高水平。
物業發展︰土儲足夠5至6年之用
長實土儲充足,副主席李澤鉅表示,集團在港擁有4,000多萬平方呎土儲,足夠5至6年發展之用。風險因素方面,主要是中港樓市放緩,以及和黃貢獻低於預期。
遠勝預期︰和黃中期盈利增長12%
和黃中期股東佔溢利64.5億元,按年升12%,遠勝市場平均預期的45.74億元(見表5)。策略上,本欄於上周建議於50.6元買入和黃,股價已累升近5%,已持貨者可調高止賺位。
估值上,隨着和黃3G業務今年有機會達EBIT正數,市場該3G業務憂慮消除,股價較NAV(資產淨值)折讓幅度可望收窄至和黃發展3G前水平,即折讓約2成,而目前瑞信預測和黃每股NAV 88.1元,現股價較NAV折讓約4成(見圖2),意味股價仍有上升潛力。和黃業績勝預期,料證券界短期會調高其目標價。目前瑞信、花旗、瑞銀及高盛,分別給予和黃目標價70.4、63.0、64.0及65.0元。
扣除非核心及非經常性收入(即物業重估或出售投資收益),和黃中期核心盈利55.4億元,按年大升12.68倍。和黃核心盈利大升,反映今次業績並非純靠出售投資等特殊收益撑起盈利,而是核心業務包括港口、零售、3集團的績佳且勝預期。
業務轉佳︰3集團LBIT大幅收窄
和黃業務表現重點有二︰
首先,3集團LBIT(稅息前虧損)9.98億元,LBIT大幅收窄82%,較市場預期的21.26億元LBIT為佳。各地區業務轉佳,其中澳洲、瑞典與丹麥、奧地利虧轉盈,即由LBIT轉EBIT(見表7)。
和黃預期,3集團今年全年可達EBIT由虧轉盈。李嘉誠預料,明年3集團所有國家的業務錄得盈利,倘如此,屆時會增加派息。
成本下降︰港口及零售業務標青
第二,期內港口業務及零售業務EBIT分別升35%及52%,遠高於市場預期的20%及32%增幅。
留意兩業務的營業額僅分別升14%及8%,反映盈利增長的來源,主要是成本下降所帶動。和黃指,港口業務績佳,其中一個原因是節省成本營運效益上升;至於零售業務績佳,則主要是於部門管理、成本結構、存貨管理等改善。
投資者或質疑,和黃業績轉佳,主要是成本下降,非由營業額所帶動,盈利走勢未必能持續;但近半年環球經濟復甦並非太快,和黃已能透過降低成本創出佳績,若日後復甦步伐加快,和黃的營業額應有較快增長,帶動盈利增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