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中央No More Silver Bullets?

「熱錢One Week Stand」之理論,昨日徹底反映在港股上,而內地股市急跌,並曾創出14個月新低的情況,亦正好反映出資金壓力,正影響內地金融市場。金融海嘯之發生,中國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復甦的主要國家,因此令大家對內地經濟產生依賴,可是中國是否有能力讓大家長時間依賴,又或者在協助全球經濟由谷底回升後,內地是否需要面對一連串的後遺症,似乎投資市場並未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這可能是繼美國國債後,全球金融市場下半年的另一大危機。

很久沒有和大家討論《華爾街日報》的內容,昨日看到一篇名為「No More Silver Bullets for Beijing」(中文被譯為「中國決策者的政策子彈所剩無幾」)的文篇,我覺得頗為值得和大家分享,尤其是在研究中國下半年的經濟風險上,此篇文章似乎極具參考價值。

文章開端提到,中國在帶動全球經濟復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當美國消費市道仍然沒有起色,與此同時歐盟正面對一連串主權債務危機的問題,在這種環境下中國經濟增長的軌迹,開始令市場感到懷疑。而令人憂慮的問題還有去年內地新增的貸款達9.6萬億元人民幣,可是對經濟實質的刺激有限,但卻吹起了內地房地產市場的泡沫,亦因而令內地不同規模的銀行,帶來嚴重的不良資產風險。根據官方統計的數據,內地金融機構向財政狀況欠佳的地方投資公司發放的貸款,目前已經達6萬億元人民幣,不過這個數字可能被低估。

為了控制房地產市場的泡沫,以及公共基礎設施出現重複建設的問題,內地已推出一系列調控措施,可是調控的同時,內地又要對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作準備。房地產及基建相關的投資,刺激內地的建築業,同時亦會為鋼鐵、水泥、家具和家電等相關行業帶來支持的作用,所以如果內地樓市一旦急跌,將會引發一連串骨牌效應。

對於《華爾街日報》這篇文章提及中國現時面對的問題,我絕對贊同,這亦是為何內地近日在推行政策時,好像出現一些矛盾的情況。就以人民銀行發行央票為例,昨日才提到由於發行量大減,所以人行變相透過央票發行機制,將超過700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重新釋放,可是昨日人行發行的一年期央行票據金額,卻由上周的50億元人民幣,大幅上升至550億元人民幣,行動如此不協調,的確有點令人難以捉摸的感覺。

當然,人民銀行昨日發行一年期央票的數量大增,其實亦有一個很主要原因,就是工行 (1398)持有一批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的不可轉讓中央銀行專項票據於本月到期,所以人行大幅增加央票的發行,目的就是協助工行將到期的專項票據,轉為一年期的票據,所以昨日的一年期票據,有90%均由工行買入。昨日央行票據發行量大增之謎團雖然被解開,可是面對內地經濟一系列之問題,人行又是否已做好準備?

《華爾街日報》文章所提及內地樓價下跌可能引發的骨牌效應,似乎還沒有包含內地銀行體系的承受能力,因為作為美國傳媒機構,焦點放在內地的通脹,以及欠缺投資渠道,因而令資金過度集中在內地房地產市場上,這樣言論才可以在日後有更大的空間,去討論人民幣的幣值問題。可是我個人現時最擔心的仍然是內地樓市一旦出現調整,內地銀行體系是否有足夠能力承受有關壓力。

事實上,從今年初各內地銀行相繼宣布集資計劃的一刻開始,我的心情是既喜又驚,喜是因為中央明白內銀在今明兩年面對的壞帳壓力相當龐大,所以希望透過要求銀行集資去強化資本,渡過危機;而驚則是萬一集資不成功,那麼會否將內地銀行的問題暴露出來?農行的招股反應,似乎反映出內銀大規模強化資本計劃面對龐大的障礙,中央似乎是時候想一想後備方案,同時希望政策子彈,並非所剩無幾。(筆者為華富嘉洛證券營業董事,逢周一至周五見報,wong.waihong@yahoo.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