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投資的天空:捨難取易先股後樓

上周五中央公佈放寬 QFII投資上限至 10億美元,亦研究可否准許 QFII機構轉讓投資餘額,希望能夠充份利用投資額度,但「好」消息是否真係好,還是要取決於市場反應。筆者習慣多睇幾日,所以昨日如言將 19400水平買入的貨先行套利,雖然下午港股在 A股收市後上升,但筆者戒心未除,一於繼續持有手上股票,再升先算。筆者唔係睇淡,但升咗咁多,寧願候低再買,就算從此上升,不過賺少些而已。周末筆者收到讀者來信,問士佳看好股市表現,咁樓市又如何?講到樓,筆者並非專家,加上本報高手如雲,士佳實在唔敢班門弄斧。同樣問題,學員在課堂上亦有提及,過去幾個月,股市勁揚會帶動樓市上升,屬意料之內,但升得那麼急,着實叫人有點意外。

筆者以前曾經在電視節目上說,如果以失業率代表經濟,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CCL)代表樓價,就可以發現樓市與經濟關係密切。雖然金融海嘯之後,經濟情況逐步好轉,股市樓市都急升,但近兩個月失業率只是持平而已,樓市比股市更跟隨經濟周期,就業數據未見大幅好轉,可見資金推動在今次樓市升浪中佔了相當的成份。近日報章都在講樓市點好點好,如果過去幾個月買了樓,相信所賺唔會比投資股市為少,但近日連股市都嚷着要回歸基本步,筆者就唔敢貿然出擊。筆者一向喜歡炒股多於炒樓,原因在於樓市交易費用較高,而且十分考眼光,同一間公司,一股就是一股,但同一個屋苑,唔同單位價錢就截然不同,加上樓宇買賣的流動性遠較股票為低,所以除非是特定時候,升勢確認,否則筆者自己都係炒股不炒樓。其實現在多人買樓,自然升得多,但他日市況趨淡,一個人沽,已經代表了其餘單位的估值,今日價格未必就代表市場有相應的購買力,所以雖然輿論將樓市講得好,筆者都會覺得心動,但既然經濟面仍未完全確認,加上今次牛市與 2000年科網牛市類似,當時股有股升,樓有樓呆,現在未必一定歷史重演,但資金先炒易後炒難( 2007-2008年正是如此),筆者還是傾向在股市之中搵食,多等一陣才決定是否買樓。張士佳 華富嘉洛證券投資服務部董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