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智慧認為,「市場高速增長,交投活躍,師奶阿嬸都在談論」是熊市先兆,事實上,這不單是熊市先兆,亦是後遺症。美國的農夫市場在過去10年增長逾倍,成為家庭主婦炒作出入熱點。耕種成為新經濟氣候。
富貴名望如浮雲,金融海嘯,天然災難,股市大跌過後,往往使人們重回基本價值,中外皆然。說到回歸根本,相信大多數人往向上數一、兩代,一定離不開耕田這職業。金融海嘯之後,美國經濟不景,失業率近10%,令不少美國人重回根本—— 務農。當然,這不是一般認知的規模和地點,愈來愈多美國人翻起綠油油的草坪,拔起美麗的花卉,在前後園種起蔬果,甚至養家禽。
經濟低迷寄情耕種
經濟前景低迷,人浮於事,無力感增加,耕種成為許多美國人的精神寄託,消耗精力的渠道。過去數年,北美最大的家庭園林公司 W.Atlee Burpee & Co.出售的蔬果種子多於花卉種子,是該公司130年來首次。
農夫市場(Farmers Market)是美國一道風景,農民將收成運到城市直銷,既新鮮,又便宜。加上環保、健康的潮流,農夫市場的數目增長快速。這兩年增長更添動力,原因是蔬果來源已不限於鄉郊農夫,還有城市農夫,不少人將自家後園的種植成果拿出來出售。
筆者一個鄰居每年都將自己的農產品擺在路邊出售,1美元3個(任何蔬果組合),旁邊放一個收銀罐,自動付取,無人看守。這家人種來種去都是番茄、青椒等3、4種蔬菜,部分社區成立的市場容許大家交換蔬果,以物易物。據統計,2000年美國有2,863個農夫市場,2009年增長至5,274個,在2008至2009年艱難的一年裏,增長率達13%。
米雪兒起帶頭作用
經濟不景、健康飲食潮流是推動自家種植的原因之一,美國第一夫人米雪兒(Michelle Obama)翻起白宮草坪,種蔬菜,養蜜蜂,起到帶頭作用,功不可沒。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擦鞋拍馬屁又好,趣味相投又好,政府部門積極配合,提供知識和推動項目,甚至有全國農夫市場周,均起到推動潮流作用。
防患未然是人類共同智慧,可能因地理、歷史和文化不同,方法不同而已,一如地下室(basement)在美國中西部的普及程度較西部沿岸高,因為中西部多龍捲風。美國人儲蓄率低,揮霍無度被認為是金融海嘯肇因之一,但是外人看不到其社會安全網之周密,中國人儲蓄率高,我想和社會安全網有反比的關係。
自耕潮流興起後,筆者還看到美國人另一張安全網,那就是屋前屋後的園地。美國的獨立屋(single house)沒有前園,必有後園(yard),即使在三藩市這等飽和城市(屋屋相連,沒有土地發展空間)仍繼續堅持這種規劃特色。筆者登上新大陸之時,以香港人眼光批評了這種浪費土地資源的做法,覺得美國人冥頑不靈。但是經過多年深入的體會,有了不同的看法。
社會效益大
原來目前美國自耕的普及程度還不及上個世紀初大蕭條時代,當時失業率高達三、四成,自給自足不單是潮流,更是國策。政府甚至訂立計劃,鼓勵城市業主將空置房屋的園地租讓給失業民眾耕作,此舉經濟效益未必大,但社會效益大,起到穩定作用。即使沒有經濟危機,平時花時間打理花園、草坪,除了增加親子機會,還可陶冶性情,有利身心健康。
中國人有「積穀防饑」的智慧,但是一如特首家訓:「家有二千,每日二錢,全無生計,用得幾年?」換一個辯法,換一種國情,穀種有吃完的一天,沒有土地,穀有何用?有土地,長食長有。美國人的防患智慧是「留土防饑」,筆者覺得更有戰略高度。
﹏﹏﹏﹏﹏﹏﹏﹏﹏﹏﹏﹏﹏﹏﹏﹏﹏﹏
【回歸基本】戒除浮誇 積穀種田
房地產泡沫、金融泡沫之後,美國人可以回歸基本——土地,種點東西,有實質的生產。亞洲金融風暴、科網泡沫、金融海嘯之後,香港同樣回歸基本——地產,地產仍然是經濟的支柱,但是香港土地種不出蔬果,生產不出科技,也沒有實業,只有塘水滾塘魚,炒買炒賣,零和遊戲,不「積穀防饑」、食穀種也不行。
香港的宿命
貪婪虛浮是人性,美國有讓人回歸基本的土壤,香港地小人多,沉穩踏實談何容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虛浮又好,靈活又好,也許這是香港的宿命。
筆者數年前在自家後園開闢了一塊三米乘一米的菜圃,其樂無窮,欲罷不能,更發現投資與耕種有許多共通處,不過此是後話,有機會再和讀者分享。
說到回歸根本,筆者祖父,放棄農耕,捨棄家人,離鄉別井,漂洋過海,但求家人子孫後代過上富裕安逸生活,在生存和親情兩個基本價值之間作了取捨。諷刺的是,筆者這個不肖子孫,為了生活,也放棄了與父母一起生活,荒謬地沉迷於祖輩們厭棄的耕種生活。
當然,這是表面的荒謬,耕種讓筆者對許多事有更深刻的認識,對祖輩的犧牲深存感激,因為我是打死也不會以務農為生的,日曬雨淋,風吹雨打,如天有不測,不是開玩笑的。土地和耕種,能讓人體會付出和回報的關係,有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眼前得來不易,珍惜現在,就是珍惜將來,說來老套,但很實在。
但願經過今次金融海嘯,種了幾造蔬果,美國人能戒除浮誇,多存點錢,積穀種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