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理財角度 - By 梁耀康 - 密密供儲退休錢

近幾個月不止香港,環球大市都反覆上落,在區間行走,要在股票市場獲利殊不容易,然而這樣市況卻反而對長綫的月供投資計劃有利。

  在近期調整波動的市況,想投資但又不夠本錢?有錢但又不夠膽太博?月供形式的投資計劃會是一項理想的解決辦法,因為這類計劃的目標是捕捉長綫的經濟增長和股市升幅(圖一),同時免卻需要估計投資時機(market timing)的煩腦。

平均成本一定見效?

  月供形式即是運用平均成本法,每個月投放定額資金買入投資單位。 

  從圖一所見,近20年香港恒生指數雖然有起有落,但長遠走勢都是向上,如果這些年來都持之以恒,每月定額投資,平均成本法的確見效。

  但再看圖二,近5年恒生指數圖,以現水平約20000點計,近5年如果採用平均成本法投資的回報(面積A+C-B-D),很可能只是打個和,並不見得有顯著功效。

  可見,平均成本法都只是一種投資方式,並不代表必勝,想有好回報都要懂得配合市況,用得其所。能用平均成本法買大市獲利,筆者認為有兩種情況(不適用於個別股份)。

  第一種情況是「長期作戰法」,要作起碼10年的長綫投資,捕捉整體經濟和財富水平的上升幅度,見圖一股市每次調整低位,都較之前低位為高。

  第二種情況是「調整吸納法」,當大市由高位回落30%後,開始每月投資計劃。

  好像圖二中P點(約20000點),如果大家由那時開始投資,到恒指重返 20000點左右水平時,回報就會有面積C。但注意,當大市由低位重返開始計劃價位時,應視之為一個沽出訊號,需要考慮下一步部署。

最重要選中對象

  事實上,如果市場長遠走勢是向下的話,平均成本法也是會輸,例如投資20年於日本股市,得出的回報很大機會仍是負數。因此,選擇適合的市場做投資對象是最重要的,選對了,輸的機會就很小。

  香港和內地股市長遠上行走勢,暫時未見經濟放緩迹象,作為長綫投資的對象是不錯選擇。經濟好壞,最簡單指標就是參考GDP,GDP維持增長,顯示經濟應依然向好。

  至於其他國際市場,大家可透過基金涉足,好像印度、俄羅斯或印尼等具潛力的新興市場,亦是可以考慮之列(這些國家以往在理財專題也曾探討,不贅),而且,在爭取回報之餘,也可避免投資過分集中於本地市場。

買大市勝買個股

  用平均成本法投資,最好是買大市,因為大市才反映整體經濟走勢。

  而且,投資個別公司,大市好轉時,股價仍可能長期低迷(當然也可能跑贏大市),遇上經營不善者,更有破產的機會。

  經濟在短期可以非常差,但根據歷史,大部分市場長遠也是向上,不過經濟差時公司有機會破產,所以長綫投資,買大市勝買個股。

個股選擇不多

  雖然月供大市較好,但因很多投資者也喜歡月供個別股份,所以也講講月供股票。

  月供股票的一大難處是選擇少(表一),除了指定股份外,其他股份根本不能月供,因此,簡單一點不妨運用剔除法選股。選股,要避開幾大類股份:

  第1類:增長高速期已過股份,例如,香港地產股;

  第2類:產能過剩,有機會受調控影響的股份,例如,鋼鐵和建材類股份;

  第3類:周期性行業,例如汽車股、資源股、航空股、航運股、工業類股份等。

  撇除這3類股份後,剩下的只有銀行股(內銀較本地銀行股勝)、保險股、內地電訊股、內地消費股,例如華創(00291)和指數ETF等股份可以考慮。而在這批股份中,如屬大型指數成分股會有更好條件。在板塊中選股,要看其估值和走勢,有機會再談。

  由於這些股份具長遠潛力,如果打算長綫投資,可考慮愈低愈吸,切忌跌市時停供,此乃平均成本法失敗的最大原因。

  至於希望用平均成本法在短期調整周期獲利者,除了長遠具潛力的股份外,周期性股份也可考慮,但要留意行業周期是否仍向上,而且風險較高。

  月供計劃最大優點是,可以每月儲一點錢投資,不經不覺地慢慢累積財富。現在,還有些銀行更可以用信用卡繳付供款,同時儲簽帳積分,實應好好利用月供計劃為退休或其他目標儲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