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很高興「財經觀察」專欄有機會與《蘋果日報》讀者見面。於這個風雨飄搖、人心虛怯之際開新專欄,可謂挑戰重重。本欄開宗明義,主要分享一些筆者對市場及經濟的一點觀察,觀察可以是市況,可以是行業資訊,或是上市公司的舉動,相信聰明的讀者,自能舉一反三,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機會。
數天前,筆者在另一報章的專欄中,刊了一個預期市盈率高的股份竟然跑贏低市盈率股份的圖,反應竟然出奇地大。既然如此,不妨再來一圖,附圖是自去年 11月 18日起,恒指、恒生中型企業指數和恒生小型企業指數的比較圖。不少人認為,市場於去年 11月見頂。實際上,看圖便一目了然,雖然恒指的確於去年 11月中後沒再創出高位,但中小型股份卻越升越有,曾兩度再創出高位,然後於今個月才大幅下跌,筆者所見的行家,幾乎屍橫遍野。說白了,中小型股份對流動性最敏感,通常只會於流動性高持續一段時間後,市場有心情「尋寶」之際才會起動,大部份亦是較受經濟波幅影響。當恒指見頂後,資金戀棧不走,直至第 2季的 4月份,國內打壓房產,加上歐洲債務危機惡化, 5月時市場資金才明顯出現壓力。市場「內力」枯竭,流動性減低,中、細價股股價自然是奄奄一息,跌幅亦較恒指成份股為大。恒指現時於萬九水平邊緣徘徊,往後是升是跌,在下未敢斷言。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小型股份如願意上升,流動性的憂慮應該可告消除,一切雨過天晴。相反,如像 2008年 3月般,大市只由成份股帶動,就有點令人擔心了。陳建良寶來證券(香港)資產管理部投資董事(本欄逢周四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