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出調控房市措施,碰上美國證監會決定控告高盛,中港股市同時受兩大國的利淡因素衝擊,令市場觀望氣氛濃厚。筆者比較兩季,發現次季利淡因素的力度較首季弱,預期市場整固的程度及時間,應該比首季輕和短。兩季的利淡因素主要可分三大類:外圍因素、中國政策和技術走勢(見表)。在外圍因素方面,首季主要圍繞由希臘引伸出來的歐洲債務問題,次季就是最近的高盛事件。國債問題關乎一個國家(甚至地區)的信貸評級,嚴重者可以影響市場對當地貨幣的信心,令整個金融市場動盪。
高盛事件雖然對金融有一定程度影響,但相比國債問題只是個別事件。筆者認為,奧巴馬政府在金融海嘯發生後大力資助金融業,忽略民生,令民望受損,因此欲借助高盛事件希望達到兩大目的:為人民討回公道、提升民望;以及作為收緊金融業監管的前奏。因此,事態發展須留意會否成為進一步擴大檢控或監管的藉口,若此情況出現,將間接限制套息交易,而高風險資產將要進一步承受下調壓力。然而,美國金融業與美國經濟唇齒相依,過度打壓金融業將無可避免連帶打擊經濟,變相不利選情;因此,預料華府最終只會克制地對有關金融機構作出象徵式的懲罰及監管,以免危害經濟復蘇步伐,及損害商界對 11月國會選舉的支持度。中國政策方面,首季集中加存款準備金率和收緊信貸,由於此兩大措施對各行各業均構成影響,故影響力遍及全國。但中國首季 GDP增長依然強勁,未因微調措施受阻。
中:繼續有保有壓
現時中央對房產市場的調控政策,雖令市場風聲鶴唳,但畢竟措施只針對炒賣活動。在中央仍重視經濟增長前提下,相信其「有保有壓」的方向未變,年內措施將持續不利內房股前景,但民生、內需、消費、新科技等相關行業則續受政府資助。由此可見,此輪調控應不如首季般遍及全國,且只集中於單一行業,筆者相信中央的調控力度不會過猛。至於技術走勢,首季已指出,道指須突破 10725,美股才可確認向好,及後,道指在 3月份突破此水平,而環球股市亦漸入佳境。因此,現時可說已較上季少了不明朗因素。基於次季利淡因素的力度較弱,筆者預料,全球股市在未來一兩個星期,可能仍持續波動,不過,在短暫震盪過後,將不會改變支撐股市及商品市場過去一年升勢的基本因素,次季仍處於逢低分段吸納的格局。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