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青心直說:大行報告係股壇明燈?

資金在新一輪尋寶遊戲中由內房、內銀、汽車、家電股,速逃往醫藥、科技、零售等股份,大行報告繼續發揮推波助瀾作用。去年 12月,瑞銀將廣州藥業( 874)評級由買入調低至沽售,認為當時股價已反映重組銷售隊伍因素,而股價短期內升逾四成,叫投資者見好識收。不過今年年初,大摩指廣藥在 60日內有八成機會上升,一句醫改有利表現,建議買入。摩笛一吹,誰與爭鋒,股價由 6.25元開始頭也不回,逢頂破頂。睇好廣藥總算事出有因,去年公司交足功課,盈利升 18.2%至 2.15億元,不過現價已升得太多,技術走勢亦不復過去幾個月勇猛,再追入有一定風險,所以大行都改為追捧科技股。
跟風買入轉身要快

與此同時,有大行自去年 9月開始,一直唱好同業唔再跟嘅精電( 710)。公司一面被看好,一面卻在發盈警,剛公佈嘅業績又真係由盈轉虧蝕 2.68億元。但大行依然叫好,認為終止流動電話顯示屏業務屬正面消息,料資源將投放於高端汽車顯示屏,有信心大客現代汽車會帶嚟穩定定單。公司仲話打算進軍印度「電動車」顯示屏,同家居 3D立體放映顯示屏,新搞作符合晒市場要求嘅炒作概念,只等東風。不過大行報告、市場情緒及政策對股價影響,往往遠超合理估值。匹茲堡大學統計 97至 03年超過 4.4萬個大行報告嘅投資建議,同發表前後相關股份嘅股價,發現相關性僅 0.03%;但當報告嘅評級有變,股價會跟隨投資建議變動 4%之多。財經資訊爆棚,各大傳媒都爭相報道每日大行報告焦點,報告建議亦越嚟越大膽,有啲甚至每日公佈短炒策略,講明幾時止蝕幾時止賺。大行發功,投資者跟風買入無可厚非,但如果從未翻閱報告內容,身手唔夠快成為派貨對象就唔好話大行呃人,唔知點解,從來只有人輸咗錢鬧股評人,又唔見佢哋鬧埋大行,簡直係欺善怕惡。胡孟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