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羅家聰 - 暢談滙債:通脹滯脹說來就來

美國聯儲局議息,向來以全民就業(Maximum Employment)及物價穩定(Price Stability)兩大目標為前提。坊間不時有指「經濟未好,通脹難返」,或「通脹既來,經濟必好」,或是隱含假設了兩者同向的推論。通脹是價、經濟是量,如果兩者必然同向,經濟學便毋須分價量二軸了,而兩者高度相關(Colinear)亦使迴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等實證功夫無法進行。

戰後至今一整個甲子,聯儲局兩個議息目標──通脹及失業率,多年來均呈現兩難。圖一所見,兩者均 30年升30年跌,尤其在金本位倒台後的十餘年,貨幣紀律失控,兩難特別明顯:即通脹升後不久失業率也升,加息減息皆難。這種政策兩難,不但是以30年眼光可見,即使是三幾年的經濟周期內也見,一如70年代的滯脹,示於圖二。

貨幣紀律失控

這些滯脹、兩難,貨幣紀律失控尤易出現,因為印鈔只有短期效果,長遠而言必成通脹。如果通脹出現時經濟仍未完成調整,就是滯脹。很多人至今仍不相信會現滯脹,猶如1976、1977年間,通脹於6%上下靠穩之際,無人料到數年之後的1980年會高見15%。

今次雖非石油危機,但有國債危機。兩者均可導致紙幣危機,促使投資者買入商品推高通脹。

羅家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