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44個國家的政府負債數據後,我們發現了一個「共通點」──負債佔國內生產總值( GDP)高於 90%的國家,不管是先進國家還是新興市場,到頭來都要面對經濟放緩的惡果,極少數能夠例外。如果「政府負債佔 GDP比率高企」與「增長放緩」是分不開的話,美國情況又如何?根據上述觀點,美國庫房的稅收料將持續令人失望,財政赤字恐怕會繼續居高不下。去年 12月,由於美國經濟收縮,庫房的稅收按年減少 7.8%。在這種情況下,大刀闊斧地削減政府開支行得通嗎?若不行,甚麼方法才可行呢?
美負債或貨幣化
在奧巴馬政府領導下,再留意到數位「頂尖」經濟學家的意見,我不認為美國政府會在未來數年內減少動用公帑去刺激經濟,美國要擺脫「債務陷阱」,最有可能是透過把美國負債「貨幣化」。從投資角度而論,債務貨幣化不利定息投資工具,因此,投資者可以考慮吸納股票、物業和貴金屬。我特別要提出一點,就是在債務高企和央行向市場「泵水」之際,黃金供應卻減少。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若果黃金供應增加,金價就會下跌;反之,如果供應下降,價格自然會上漲。所以,倘若社會各層面(包括企業、家庭和政府)的債務劇增,到頭來真的導致進一步的債務貨幣化,從長線投資角度而言,大家值得持有黃金、白銀和鈀金。當然,一旦市場流動資金短暫收緊,不排除金價會下調至每盎斯 950至 1050美元。大家要明白,就算是在超通脹的環境下,流動資金也可能會短暫蒸發。
資金短期蒸發
我提及流動資金短期蒸發,是因為我看到一些徵兆,包括黃金和其他商品價格下調、貨幣供應增長放緩,以及新興市場活力大減。在未來數月,貨幣供應增長放緩的現象,便可能會開始浮現。面對股票出現調整的風險越來越高,美國標準普爾 500指數可能會跌至 950點附近,而中國經濟也可能會明顯降溫,那時候各國政府和央行或會再聯手救市,採取額外的財政手段和「加印銀紙」。屆時美元會再度受壓,反之股票和商品等投資工具則會受惠,而貴金屬和礦業股應會跑贏標普指數。至於股票和工業用商品價格能否再創新高,就要視乎額外救市措施的規模。假如政府和央行真的推出額外的救市措施,貴金屬和礦業股應會是大贏家,投資者可趁價位下調時吸納。得益於「零息政策」的股票,還有三菱 UFJ( Mitsubishi UFJ)、瑞穗金融( Mizuho Financial)等日本金融股,以及 KeyCorp、 Zions Bancorporation和 Synovus等美國地區銀行股。麥嘉華(本欄隔周逢周一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