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收到封讀者來函,談及富士康(02038)此股。該信及富士康股價周綫圖見另欄。
這位朋友的處境頗普遍。筆者除了祝願這批未埋岸的投資者能早些埋岸外,也順道跟大家談談增長股和收益股,提供些意見供大家參考。
股票可以按行業劃分為銀行股、地產股、公用股、科技股之類。按這種分法,可以分到沒完沒了。講每一類股票的投資價值,可以講到天光。但百樣千樣的股票分類,可以按其如何為投資者賺錢,而分為兩大類,叫增長股和收益股。
增長股的股息十分低。股民靠其收息,會連粥水都買不到一碗,但不少股民最喜愛買這類股,因為這類股如買六合彩,可以一朝發達,但亦可以輸得很甘。
收益股的股息則相對高,起碼會高過1年定期存款,以至5年、10年的國債債息收益。這類股票勝在有息收,所收之息可以夠鹹魚青菜,但就應買不到魚翅去撈飯。
投資者在買增長股或收益股前,先要考慮你想股票怎為你去賺錢,才不致買錯股票賺來谷氣。
新概念股賭博性強
要明白這個,就先要明白股票是甚麼東西。買股票,即等於投資者打本與人做生意,如果這種生意年年蝕,即是投資者所託非人,揀錯合作對象,應早走早着。
但如果有關股票是賺一年、蝕一年又怎辦?亦是所託非能人,市場上可供買的股票很多,揀隻可以年年賺的便是。
有時市場上是有些新股或新概念股,謂今時雖然無錢賺,但3年後可以有大錢可賺時又如何?筆者基本上不太愛此類股,因為先行者、創新者等於探險者,容易死。筆者會傾向到兩年零十一個月才考慮,賭一個月好了。用「賭」這個字,是因為仍有蝕的機會。那時這些創新股,其股價已會不會不那麼便宜?會,但由於他們的存活率會較好,故賭也要賭得較安全才好,要安全,當然要付出代價。
這些今時無錢賺的概念股,在經濟好景、投資市場水浸時,是不乏問津者,但當市場一水緊,投資者要考慮到資金成本時,就會臨時割愛,所以現時有不少概念股跌完又跌。不過,一些有不俗盈利的半概念股,也跌到開花,又為甚麼?這些創新股或概念股,就是因為它們有錢賺,所以更受投資者追捧,被捧到上半天時,一下承托不來,又或有些投資者散水,便會跌到叫救命。昨天的騰訊(00700)便是一例,不是騰訊不好,而是它的往績PE是39倍,預期PE是26倍,在今時言,是有點貴,故也不能不跌。
收益股防守性高
投資者買股是想該股能有盈利,派好息,股價升,便可以財息兼收,不過世上是難有這類便宜事,故保守的投資者老早便知足於買公用股,其特性是股價波動細,但息好。公用股亦被稱為防守性股,是因為它們在跌市時跌幅較細,可以較保本。跌市,就是資金自市場抽走時,而在有大量資金流入時,這類防守性股便因為升幅小而不受投資者青睞,又或者要講,由於其股價波動一向較細,故一般不受投資者歡迎,但當考慮到能不蝕錢又或蝕少些時,投資者又怎能忽視這些收益股?中移動(00941)昨日又升,是因為它預期市盈率是11.6倍,而預期息率是3.8厘,以今時言,是相對高息而價又較平的。不過當中移動移上80元區時,大家就要留心,如無好消息出場,恐怕又要見阻力了。
投資者在不同時期可以考慮不同的股票,在市場資金充裕時,大家不妨發發夢,買概念股,求股價增長,但當市場資金緊張時(如今時)就宜買收益股,寧可要息保本,也不要追求股價升了。不同時期買不同股,是謂之因時制宜,是應要做的。
﹏﹏﹏﹏﹏﹏﹏﹏﹏﹏﹏﹏﹏﹏﹏﹏﹏﹏
讀者來函
石先生:
你好。
我們一眾小股民,投入股市已有十多廿年,都愛看《經濟日報》,是忠實讀者,特別愛看你的評論文章,是我們投資者的指路明燈。
在6月1 號星期二,你寫了一段文章,意思是沒有股息派的股票不要買,使我觸景生情,好悲慘!有多位老人,每人用36萬元買1萬5千股富士康(02038)股票。
買入理由:1.富士康大約2005年集資上市,是隻藍籌股票;2.富士康是台灣鴻海旗下科技集團,生產電腦、手機,總裁郭台銘又是台灣第一首富,所以買入長綫投資收息。買入後曾跌落了3至4元,在2009年彈上11元。目前深圳富士康工廠發生十二連環跳樓,股票又跌落4至5元多,難回家鄉。因為抓住富士康股票,經常看台灣各電視台,不乏郭台銘負面消息。工人12連環跳樓哄動全世界及人權組織注意,郭台銘受到壓力,下令加人工30%以上,每年開支多108 億。
話說回來,富士康在香港交易所集資上市,多年股民也用勞心勞力掙來的錢買富士康股票。股民都明白到投資是風險,股票有升升跌跌正常,但40多隻藍籌都派高息,每年兩次。台灣多隻上市企業都有息派,有個別更派高息,股民開心,單獨富士康多年不派息。
香港證券交易所負責人,有無去了解富士康上市不派息,是甚麼原因,有無保護股民權益職責呢?是否要有富士康股民發生連環跳樓,觸動香港交易所負責人神經,觸動郭台銘下令派安慰股息。若真的有效,為了保住富士康股民血汗棺材本,我願意——願意跳。
熱切盼望石先生在《經濟日報》文章上,為以上內容帶來一點啟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