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有云︰今天是果,昨天是因。對投資者來說,這是個當頭棒。因為投資者是買明天,要知明天,便要知今天,知昨天。2009年7月,人行提出動態微調快一年了,將怎樣?
先了解,為何有「動態微調」。
銀監關注銀行表外貸款
2008年的金融海嘯,使百業窒步,同年11月中央提出了兩年動用4萬億的刺激經濟方案。地方即時熱烈響應,自動加碼至10萬億。你是中央,會怎看待這個「熱情」反應?錢,是照借出去,但在2009年1月已公布,會派出審核小組,下區去調查資金落實情況。2009年首季,市場已傳出有逾五成投放的救經濟資金,是被挪了去房產業和股市。到2009年3月9日,美國一推行量化寬鬆,國內、香港的炒賣勢頭更勁,國內A股更被炒上至3600點區,而國內地王價更一直上升。對這些,中央不是不知,只是因為當時國內外經濟嚴峻,有得炒,好過無得炒。
2009年4 月,中央派出審查小組下區,5月回報中央。官方沒有明確公布審查結果。非正途的所謂官方消息人士,就謂只有10%資金被挪去房地產環節。的確,如今時大家看國內銀行的貸款分類,幾間大型國有銀行的房地產按揭,只佔總貸款的8%左右並不危險。不過如貸了給公司,而該公司又挪了去房地產業時,銀行予該公司的貸款仍是被列為商業、企業貸款,而不是房地產貸款。這些貸款分類的把戲,中外銀行界都不時用上。要不然,美國又怎會出現次貸危機?從日後中央的措施(下詳),加上近日銀監亦表明關注銀行的表外貸款項(off balance sheet items),就知道中央是十分關注,銀行貸款會否出現大量呆壞帳,從而帶來源於國內的金融危機。
2009年1月至6月,中國銀行界的貸款每月均在萬三至萬六億,按這速度,2009年的全年貸款可逾20萬億。此中壞帳率一升,中國金融就會出亂子。於是在2009年7月,便出手限制銀行貸款。這個出手,是暗出手。
2009年7月29日A股大跌,當市場作出種種自以為是的臆測時,人行於7月30日宣布以「動態微調」來管理銀行貸款量。不少A股股價是於2009年8月3日見出高位後,便一直下滑至今時,可見這個「動態微調」力度並不微,而是真夠勁的。
7月 30日公布動態微調,並不是在7月31日才動手,而是在7月1日,以至6月下旬已動手,因為2009年6月的銀行貸款增長仍有16,000億,同年7月就跌至5,600億,減少上萬億的銀行貸款量,怎可能是一兩天內做到?今時看是已做足了整個7月,只不過中央是秘道行軍,一般投資者不知而已!
中央要兵行秘道,是因為怕高調地調整,會打擊當時仍脆弱的經濟。經濟病人未全康復,便要打多記左勾拳,怕這個病人會就此長眠。中央在又怕太高壓,但又不能不壓時,便只好在內部加壓,為怕一壓會壓死,便用了溫婉的動態微調名詞,以代替了只要壓唔死就一直壓的攻擊詞。
市場對動態微調一如壓樓價一樣,以為中央只是說說算,一直抱有「不用多久便會鬆手」的幻想。踏入2010年,開展新信貸年度時,群「貸」便一擁而上,在第一周內便做出了1.2 萬多億的貸額。中央立時高調提升存款準備金率,正式表態不斬樓蘭誓不還。中港股市亦因之逐步回下,到今年4月8日,連最後的幻想者也不能不拋掉幻想,確認中央是動真章,拐點是中央宣布全面壓樓市的措施。一直以來市場均認為中央不敢對房地產動真格,因為一動,經濟勢頭會轉差,故賭中央不敢走這鋼綫。事實上,中央是不能不走這鋼綫,因為外圍環境是打到來。
多方打擊地方違規放貸
外圍環境慢慢轉好,歐美國家便會忘記同舟共濟之語,而要求你中國要快馬開放。國內市場要開放,人民幣要開放,不然一大批反華人士會跳出來倡這倡那。近日中國的滙改爭拗,貿易爭拗,就是在歐美經濟穩定後,又再借屍還魂。雖然有認為歐洲債務問題,可以把這外圍壓力拖慢些,事實並不然。歐洲債務是頭版炒作,多於實際壞事。單看德國5月的工業生產便知,表面嗡嗡嗡,德國工廠日日勤開工。歐美實質經濟不出現危機時,自然會對華說三道四。中央看到這個外圍形勢,應是內心如焚,但如地方企業、政府仍在想搵自己油水去過自己的安樂日子,中央是不會允許的。於是出現了︰
1. 銀行要按時收回到期貸款,市場資金緊了,股市自然要回下。
2. 工人工資要升,一方面是要提高工人收入以助內需增長,另方面是做不來的工廠執了算,不要再製造低質的貿易順差。可以明確言,要以中國工人血汗來換貿易順差,是中國政府再不願見的。外資老闆定要與工人分利,不然,請搬離中國,以免外企賺了錢,中國要捱外間指摘中國貿易順差過大之刀。
3. 續嚴控銀行貸款額和用途;
4. 持續對樓房業施壓力;
5. 調控通脹,以免出現過大社會怨氣。
明白這年來中央的動態微調決心與過程,大家或許能對下半年市道多了點資料以便去作評估。要知道人人都可以口沫橫飛地估明日的市道,但明日之後,市道只有一個。估錯了要捱輸,這是股市的遊戲規則,是不會由個人意志來轉移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