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個月有多隻新ETF上場,而當中有不少是以中國內地股票為主題的行業基金。如果投資者能夠善於利用不同行業的資產配置,不論是長綫或短綫投資都會有正面作用。
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在香港愈趨普及,而自去年年底開始,更有不少新ETF推出,令現時本地上市的ETF數目增至 61隻。在過去幾個月新上市的ETF當中,不少是以中國內地行業股票為主題,並以追蹤滬深300相關的行業分類指數為目標。
作為長綫投資,不少投資者都會利用買入後持有的策略,而要投資內地A股,簡單的買入如標智滬深300(02827)、安碩滬深(02846)及DBX滬深 300(03049)的滬深300指數ETF便可。因此,有投資者或會有疑問,既然已經有滬深300指數的ETF,為何還要有其他行業ETF。
行業回報差距大
其實,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市場,股票市場波幅亦較一般發展市場大。當中,不同行業的表現亦有較大差異。參考滬深300及其分類指數,投資者可留意到不同行業之間1個月的回報也可以相差超過10%。就以5月為例,表現最好的為醫藥,回報0.63%,而表現最差的行業則為運輸,錄得約12.79%的虧損。至於選擇單純投資滬深300指數,雖然回報並不是最差,但也只能算是一般。因此,如果投資者能夠因應市況變動而調整不同行業的比重,對回報絕對有正面作用。
今年以來環球股市波動,內地股市亦一樣,不同行業的表現有明顯差異。以年初至今的表現而言,截至上周四,滬深300指數虧損23.09%,是區內表現最差的指數之一。然而,受惠內地醫療改革,醫藥板塊表現最好,不跌反升,年初至今更錄得11.29%的正回報,與滬深300指數相比回報相差超過3成。而在眾多行業之中,表現最差的則是能源,年初至今虧損達到31.45%。由此可見,選擇行業對投資回報有很大影響。
現時香港上市的中國行業ETF共有14隻,覆蓋11個行業,當中部分ETF所追蹤的行業相同,不同行業的選擇包括地產、金融、工業、基建、能源、可選消費、原材料、公用事業、醫藥衞生、銀行以及運輸。雖然行業選擇方面未算齊全,但若投資者要進行簡單的行業部署已非常足夠。
----------------------------------
ETF 介紹︰DBX滬深醫藥 受惠醫改
今期介紹的ETF是DBX滬深醫藥(03057),並以追蹤滬深300醫藥衞生指數為目標。在深入探討該ETF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滬深300醫藥衞生指數。滬深300醫藥衞生指數是滬深300指數其中一個分類指數,指數共有17隻股份,分為製藥、生物科技和化學製品3大類,當中以製藥為主。與其他滬深300指數指數相比,醫藥衞生指數中的股份市值並不大,約由人民幣100億元至360億元。
不少投資者可能對本港上市的醫藥股有較深認識,但滬深300醫藥衞生指數的成分股與在港上市的公司多不相同。據彭博社資料顯示,主要指數成分股當中,比重最高為東阿阿膠,佔約10.09%。東阿阿膠是內地最大的阿膠及系列產品生產企業,而阿膠則是驢皮經煎煮而濃縮製成的固體膠,屬中藥的一種。值得留意的是,東阿阿膠和另一主要成分股的華潤三九,都是華潤旗下於內地上市的醫藥相關企業。
江蘇恒瑞醫藥則為比重第二大的成分股,佔 9.32%。恒瑞醫藥是內地化學藥物製造商,更是抗腫瘤藥物的龍頭。由於抗腫瘤藥物的入行門檻較高,毛利率亦相應較高。此外,主要成分股之中,另一隻香港投資者可能較為熟悉的還有復星國際(00656)旗下的復星醫藥。
滬深300醫藥衞生指數在香港暫時只有一隻DBX滬深醫藥ETF追蹤,而且ETF推出至今不足3個月。因此,有關ETF追蹤指數的能力暫難下定論。以推出至今的表現而言,DBX滬深醫藥回報約為18.81%,而相關指數以港元計回報則為13.79%,兩者相差達5%。兩者回報的差距,相信與ETF的溢價有關。
ETF溢價導致走勢偏差
普遍來說,在香港上市的A股ETF市場價格都較其資產淨值為高,而DBX滬深醫藥自推出至今,溢價由不足1%升至超過6%。市場對ETF出現溢價並無一致的看法。ETF的溢價水平會隨市場而波動,就以DBX滬深醫藥為例,於4月時溢價水平曾低至0.11%,然而於5月中其溢價卻曾高至7.93%。部分投資者會將ETF出現溢價,視為市場熱烈追捧的買入訊號,然而溢價並不一定對投資者有利。一般來說,如果溢價過高,或會導致ETF走勢落後於指數的情況,例如當 ETF所追蹤的指數上升,但ETF的升幅卻追不上,便會導致溢價下降。因此,投資者除留意相關行業走勢以外,亦要留意ETF的溢價水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