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李永權 - 黃金有價

上星期歐元跌破1.2美元,黃金衝上1,245美元1盎斯的歷史新高,道瓊斯指數下探9000點後重返10000點,港股跟隨外圍反彈。

  上星期股市反彈借用的理由是中國的出口同比增長50%,遠超市場預期,反映歐美市場復甦的步伐比想像中快。但是,美國的失業率依然高企,美國聯儲局局長伯南克估計美國失業率需要等待一段長時間才可以有明顯的改善。當中國發表強勁的出口數字後,美國財長及美國國會議員要求立法,要求中國政府把人民幣升值,以平衡全球經濟。經歷一場滔天金融海嘯後,全球進入波濤暗湧期。黃金價格創出歷史新高,令人回想起舊日當金價上升,正是戰爭爆發、通脹來臨、社會不穩的時候。

美債黃金成資金避難所

  自從美國在1971年脫離金本位,讓美元自由浮動,黃金的價格便輾轉上升,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末80年代初,投資者紛紛買入黃金對抗高通脹,至1981年黃金升穿 700美元1盎斯後才大幅回落到1985年280美元1盎斯水平。一向以來黃金價格與美元保持着對立關係:美元起,金價跌。可是過去幾個月,美元回升,金價也上升,甚至創出歷史新高。原因是投資者對歐洲債務危機惡化感到憂慮,紛紛出售歐元資產,把資金轉投到美國國庫債券及黃金,美元及黃金成為國際資金避難所。估計歐洲債務危機不會在短期內過去,金價仍然可獲支持,企在1,100美元1盎斯以上的高位一段長時間才見較明顯的回調。

黃金仍是主要儲備

  黃金雖然已失去通貨的作用,仍然有很多中央銀行用黃金來作儲備。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數字,於今年第三季,最多黃金儲備的國家是美國有8,134噸,德國有3,407噸排第二;IMF有3,005噸排第三;中國有1,054噸排第六;印度有558噸排第十一。由於各自原因,不同的中央銀行有賣出和賣入的活動。自1989年,多國的中央銀行及IMF賣出黃金比買入黃金多。在2004年至2008年期間,中央銀行平均每年出售 447噸黃金。為了有序地出售黃金,在1999年,各國的中央銀行簽訂「央行黃金協定」,中央銀行出售的黃金數量降低,在2008年,中央銀行只售出 246噸。從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累積出售了1.6噸黃金而已;在2010年第一季,歐洲各國因債務危機未解決而全面停售黃金。IMF在 2009年9月宣布有意出售403噸黃金。從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國際貨幣基金出售了277噸黃金,買家主要是印度(200噸)、斯里蘭卡(10噸)、俄羅斯(8.3噸)等國家的中央銀行。IMF表示仍會持有較大量的黃金作儲備,用來管理不可預見的風險。

中美印為三大黃金市場

  黃金除了可用作國家儲備外,黃金的最大的需求來自民間。黃金可用來做首飾及用在工業和醫療上。根據英國黃金礦業服務公司(GFMS)及世界黃金公會(WGC )的統計,在2009年,全年用來做首飾的黃金達1,747噸(佔全年產量的68%),受環球金融海嘯的影響,比2008年下跌20%。按零售價值計,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黃金首飾市場;而以數量計算,印度屬最大的黃金消費市場,其次是中國。印度有80%以上的人民信奉印度教,印度教的神喜愛黃金,印度教教徒跟着喜愛黃金;印度和中國的人民喜愛以黃金來顯示富貴和喜慶,在婚嫁時都佩戴大量金飾。中國和印度近10年來經濟增長快速,人民富裕起來,對黃金的需求愈來愈大。人民幣持續升值更可讓中國人增加購買黃金首飾的能力。除了製造首飾外,黃金在工業和醫療上的需求佔約全年產量的14%。

黃金投資發展迅速

  黃金雖然是商品的一種,但黃金卻與其他的商品不同。黃金生產需要很長的時間,由找尋金礦,開建礦坑,挖掘礦石,運送到工廠處理和提煉,到打造首飾,花費的時間由幾年至十幾年。從金礦生產的黃金長期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於是,金商在市場上回收零碎金飾。在2009年回收量達 1,549噸,相等於礦產量的60%。以2009年全年計算,黃金總供應量為3,889噸,需求量為3,981噸,大至平衡。黃金首飾的需求同比下跌 20%,黃金投資卻上升,特別是黃金ETF同比上升85%。由於黃金在歷史上相等於貨幣,成色和重量標準化,加上有所謂「紙黃金」和黃金期貨市場,黃金往往成為投機者的炒賣商品。這幾年,因應市場對黃金投資的興趣,交易所買賣黃金基金(ETF)如雨後春筍,發展得很快,把黃金成為一種投資資產類別(asset class)。根據GFMS的估計,於2009年累計可確認的黃金投資共有1,768噸,黃金ETF佔595噸。

金價長升短跌

  從投資者憂慮歐洲債務危機短期難以過去,美國量化寬鬆政策持續以促進經濟增長減低失業率,歐元和美元將長期受壓,給予黃金價格維持高企的理由;加上喜愛黃金的印度和中國人民會持續富裕,他們購買黃金的數量會增加;各國的貨幣寬鬆政策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通脹有重臨之勢,部分投資者會傾向買入黃金保值。總的來說,在全球資金日積月累下,黃金這類多功能商品的價格長升短跌的形態會維持下去。不過黃金既然是一種商品,價格波動性比有息資產(即債券和有股息派的股票)大,潛藏的風險不是一般投資者可承受的。當然,購買黃金首飾或實金作打扮及保值,則另作別論。

金價不等於金股

  黃金價格上升並不等於黃金股會跟隨上升。如果不幸投資在一間金礦開採不足公司的股票,就算黃金價格上升也幫不到股價的上升。而黃金ETF的價格則會跟隨黃金價格波動。至於,黃金ETF能否有上佳回報,還得看黃金ETF的上市時機和日後的黃金價格走勢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