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人滙升值與否 取決內外因素

重點

  ˙人滙升值原因 華府料於未來數月要求人民幣升值,但專家認為,推動人民幣升值最根本的因素還是與中國內部經濟有關。

  ˙今年料升值5% 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今年將升值5%。在升值預期之下,將吸引更多游資流入中國,加速內地股市及樓市等資產泡沫膨脹。

  美國近日再次對人民幣施加壓力,令人滙升值預期再度升溫。專家認為,中央不會因為國際壓力上升而驅使人滙升值,而是會考慮出口復甦步伐、熱錢湧入程度、通脹預期及外滙儲備變動等問題。市場普遍預期人滙今年將上升5%,利好股市發展。

  《華爾街日報》於上周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及其他官員認為人民幣估值偏低,人為地壓低了中國出口產品以外幣計算的價格,是導致美國對華貿易出現巨大逆差的元兇之一,剝奪了美國人的就業機會。市場預期華府將於未來幾個月對人民幣施加升值壓力。

  消息令人民幣升值之聲高唱入雲,昨日乃內地農曆假期後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現貨價開市上升至6.8280水平(見圖三),較農曆假前上升0.07%,創下11個月以來最大的單日升幅。

  市場普遍認同人民幣處於升值早期,理據包括內部及外部因素。

﹏﹏﹏﹏﹏﹏﹏﹏﹏﹏﹏﹏﹏﹏﹏﹏﹏﹏

外部因素:美國敦促升值

  現時奧巴馬政府同樣面對巨大的財赤,相信會強硬地要求人民幣升值,希望藉此減輕貿易逆差。不過專家普遍認為,中國因外部壓力進行滙率改革的可能性不大。莫尼塔報告解釋,中國經濟增長強勁,IMF預期,至2013年內地名義GDP可能會佔全球的11.1%(見圖一),加上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低迷,內地經濟對全球產品/資產需求的影響性愈來愈大,令中國的國際地位益發重要。

  此外,滙率壓力主要來自美國,但美國卻需要依賴中國資金解決其財赤問題。

  莫尼塔資料顯示,02至08年期間,中國持有美國長期國債佔外資持有總量比重由02年的6.5%增至08年的16.5%(見圖二),而期內美國發行的國債中23%都是由中國購買。美國需要中國繼續購買其國債,令中國抵抗美國政治壓力的籌碼增加。事實上,現時內地有如戰後的德國般,按國內經濟情況掌握人滙升值的主動權(見另文)。因此,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主要還是來自國內的經濟因素。

﹏﹏﹏﹏﹏﹏﹏﹏﹏﹏﹏﹏﹏﹏﹏﹏﹏﹏

內部因素:經濟好轉

  推動人民幣升值的內部因素包括出口復甦步伐、熱錢湧入程度及外滙儲備變動等。

  此外,現時不少熱錢透過虛假貿易等途徑流入中國,投資於內地資產市場,並炒人民幣升值。引述新華社報道,花旗銀行經濟學家沈明高認為,人滙升值可能於短期內帶來大量資金湧入,但從長期來看,將令升值預期降溫,並削減未來熱錢流入的規模。若人滙保持不變,將有更多資金湧入內地賭人民幣升值,屆時將加劇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最後,出口復甦與外滙儲備增加亦增加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巴克萊資本中國經濟研究主管兼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指出,中央於過去18個月一直維持人民幣兌美元穩定,以協助內地出口商抵禦全球經濟衰退。惟現時中國出口正強勁復甦,1月份出口較去年同期增長21%,入口增長更大升 85.5%,令人民幣不升值之說站不住腳。此外,內地外滙儲備逼近2.4萬億,為世界之冠,亦進一步令人民幣升值壓力上升。

  市場普遍預期今年人民幣普遍升值5%,但到底是逐步升值還是一次性升值則意見分歧(見右表)。

﹏﹏﹏﹏﹏﹏﹏﹏﹏﹏﹏﹏﹏﹏﹏﹏﹏﹏

人滙升值 利好股市

  從投資角度而言,人民幣升值意味着人民幣資產兌換為美元或港元,其帳面值將立即提升,並導致市帳率(PB)下降,使股份的投資價值上升,間接利好股市。

﹏﹏﹏﹏﹏﹏﹏﹏﹏﹏﹏﹏﹏﹏﹏﹏﹏﹏

中國與當年德國相似

 日本案例

  事實上,過去美國亦曾以貿易不平衡為由,成功迫使日圓升值。80年代初,美國財赤加劇、貿易逆差大幅增加,美國期望透過美元貶值來提升商品出口競爭力。於1985年,美國與英、德、法、日簽署《廣場協議》,五國聯手大量拋售美元,令美元兌主要貨幣滙率大幅下跌,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日圓滙價自85年初的1美元兌250日圓大幅回落至93年的1美元兌120日圓水平。其後於1993至1995年期間,克林頓政府再次以糾正「美日貿易不平衝」為由,為解決國內巨額財赤為實,敦促日圓升值,日圓於95年4月更一度升至84日圓水平。滙率大幅升值終令日本經濟一沉不起。

 德國案例

  現時中國的境況與戰後德國相似,兩者的貿易順差及外滙儲備均持續增加。莫尼塔研究報告指出,於1985年,德國馬克(當時德國貨幣)亦曾因《廣場協議》而大幅升值,但與日本不同的是,惟聯邦德國於貨幣政策上一直堅持較高的自主權,明確地以保持國內通脹水平作為調控滙率政策的主要目標。因此,於1987 年,在不符合自身利益的大前提下,德國拒決美國要求德國減息以削弱馬克來穩定美元的要求。而正由於當時德國掌握其貨幣升值的主動權,故最終未有像日本一樣因貨幣波動問題而拖延垮國家經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