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個研討會上,我表達不滿美國政府干預經濟和採取過激的寬鬆貨幣政策,隨即有人唱反調,讚揚美國的貨幣政策,在過去十多二十年為提振經濟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更指若非政府出手干預,現今的危機恐怕會更加惡劣。要指出寬鬆貨幣政策並非帶動經濟增長的馬車,其實並非難事。當生產力有長足改善時,我承認縱使就業市道呆滯,經濟也可繼續擴張,但「美國的生產力神話」似乎被學者吹噓得太犀利了。否則,怎樣解釋美國的貿易赤字自 98年之後顯著加劇?
埋下海嘯禍根
迄今為止,政府插手干預,的確阻止了刻下的經濟危機失控,但我要提出的是,政府近期再三干預自由市場,可知道這些干預要對引爆目前的危機負上一定責任。若政府在 98年沒有拯救 LTCM,金融體系未必會不斷舉債,埋下 08年金融海嘯這枚計時炸彈。此外,若不是美國利率於 01年 1月之後降至 1厘,信貸和房市泡沫亦不會膨脹得那麼快。過去不足一年裏,美國聯儲局前所未有地,購入高達 1.5萬億美元的長年期國庫債券和房屋證券,導致銀行擁有的債券和其他證券價格飆升,有巨額收入入賬。此外,聯儲局把短期利率控制在接近零水平,銀行界的借貸成本變相大減,意味巨大的盈利增加,可幫助銀行修補其資產負債表,並埋掉大批「有毒」資產。與此同時,美國存戶一年卻損失了差不多 2500億美元的利息收入。大豐收的銀行可名正言順宣佈自己財政穩健,把賬目上仍未真正擦掉的壞賬拋諸腦後。整頓銀行體系最直接的途徑,其實是恢復理性的貨幣政策。07年 9月,聯儲局決定削減利率,但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下,中產階級反而得不償失,原因是商品價格飛升。在減息前,油價每桶約 75美元,但 08年 7月升至 147美元,當時全球對原油的需求實際上卻減弱。結果是美國用於石油的每年開支由 5000億美元,增至 08年中的 1萬億美元。換句話說,消費者變相多付了 5000億美元的「稅款」。此外,在 07年 9月至 08年夏季期間,大豆、玉米和小麥價格也倍升。
低息鼓勵投機
我不是說聯儲局減息是導致商品價格上漲的唯一元凶,但大家要明白,假如聯儲局在 07年 9月之後把利率維持在 5.25厘,原油和食品價格未必會升得那麼厲害。「人為地」將利率推向偏低水平,只會鼓勵投機活動。商品價格在 08年上半年上揚,是令到環球需求減少的主要因素,並種下之後經濟陷入衰退的禍根。踏入 2010年,我曾提醒大家,美元轉強、股市和商品價格反彈,正是減持股票的機會。短期我看不到股市有條件大升,大家要保持審慎,倘股市回升到 1月初水位,可考慮沽出部份股票套現。麥嘉華(本欄隔周逢周一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