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

貸評山下:憂國債危機骨牌效應

大半年前曾在專欄說過:「為了救市,歐美政府將整個金融體系也攬了上身,將自己的血輸入垂死的經濟體系中,代價就是將系統性風險( Systematic Risk),由金融體系轉嫁到自己身上。所以,系統性風險並沒有消失,只是由『 Too big to fail』的金融機構,轉移到『 Too big to fail』的政府身上。當然,歐美政府不會一時三刻立即便支撐不住,但很明顯為自己埋下一個在未來三五十年隨時可爆破的炸彈:經濟增長速度減慢、人口老化以至稅收減少;救市措施不會止於一劑半劑,第一劑藥力過後,必要再下重藥刺激,而且美國面對一系列的結構和政策性的開支(如醫療包括 Medicare/ Medicaid,又如福利等),開支只會不斷增加。稅收減少而開支增加,奧巴馬空談收支平衡( Balance Budget)的目標,亦只怕是有心無力。」
英國英鎊受衝擊

近期,越來越多人談論政府財政問題,包括最近的《經濟學人》。其中不可不提的當然是英國,像畢老林所言,市場可能在聲東擊西,一方面在東面的希臘問題上吵得鬧哄哄;另一方面,其實西面的英國,特別是英鎊,已在不經不覺間受到市場衝擊,跌至 9個月低位(兌美元 1.54至 1.55)徘徊。英鎊的走勢,對很多有子女在英國讀書的香港人來說,尤其重要。英國和英鎊的問題,我看比美元跟歐元嚴重。無可否認,如果「歐豬五國」同時出現問題,或希臘引發的骨牌效應,連累了比較重要的西班牙,那歐元將不能獨善其身;但至今希臘相對仍是一個小國,而且歐洲央行相對獨立而有節制,印銀紙比較少,所以,相對英鎊,我未必看淡歐元。另一方面,美元是世界暫時不可取替的儲備貨幣,英鎊地位難以相比,一旦英國財政不能改善,市場對英鎊可以作出更多的影響。
財困害國家評級

事實上,根據穆迪之前的報告,如果英國國債的利息上升 2%,英國的 AAA的國家評級便很有可能會受到影響。換句話說,國家評級是跟市場的 Pricing(市場價格)走,而且是相反方向。有人認為,國債市場不用擔心沒有買家,因為在「去槓桿化」的大勢中,投資者寧願借錢給國家而非企業。雖然如此,但我認為英國所要面對的問題太大。隨着量化寬鬆政策被迫停止,英國國債最近的主要買家--英國央行--便會停止買債,但英國每個月卻需要發約 160億英鎊的新國債去支撐財政。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國家財政的最大變數是政客的動作,是人為的因素,今年是英國大選年,為救選票的白高敦已表明會犧牲財政去救經濟,所以,預期英國的財政問題只會惡化,在中短期內不會好轉。黃元山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兼任講師 mailto:wongcomment@yahoo.com.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