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黃偉康 - 英國—The End of The Party?

這兩天收到較多的電郵,其中一封建議我最好不要為每天的文章設限:周一寫個別股份、周二寫內地………,因為他較為欣賞我隨心所欲的作風。定立一個框架原因十分簡單,就是希望取得一個平衡,令文章不致過於偏重一個話題,尤其是去年自己談得太多宏觀事,今年想談多一些微觀性的話題,好像今年首家推介的股份中芯國際(981),暫時表現便遠勝恒指,相信這可滿足更多投資者的要求。?

由此可見框架總會帶來一點好處,而且當遇到一些更有趣的話題時,我亦會彈性地放棄原本的話題。同時由於短期將會與《都市日報》合作推出「博客」,所以一些沒有在報章上面世的文章,亦會在「博客」中「借屍還魂」。?

正如今日,原本談美國問題,不過貼現窗利率的問題市場已解讀得清清楚楚,唯一想提醒大家,不要忽略聯儲局將借貸利率由28日期,縮減至隔夜所帶來的影響,因為不少美國金融機構去年投資的資金,部分是來自貼現窗機制,如今不能再有28日期的優惠,這對投資市場的流動性,難免會造成影響。

?不談美國,反而想談歐洲,尤其是看到克魯明在《紐約時報》於大年初一當日,以「The Making of a Euromess」為題,提醒大家歐洲的債務問題,並非來自希臘等國家揮霍無度;再看一看英國的財赤在過去一年不單未有因為開源節流的政策而有所改善,反而有惡化迹象,似乎歐洲的財政問題,仍然比貼現窗息率更值得討論。?

英國在上周公布,錄得自1993年以來首次1月份的財政赤字,以此分析,英國全年的財赤佔GDP的百分比,將有機會高達12.8%,比希臘更嚴重。不過今日要討論的問題,並非英國的財赤到底有多嚴重,而是英國過去一年的經歷,正好印證現時歐洲各國的財政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而且各國所用的方法,可能只會將財赤的問題,推至更嚴峻的水平。?

正如克魯明所言,現時不少報道都錯誤地將焦點,放在了歐盟成員國的債務和赤字上面,令市場得到的印象是目前的困境,完全是由於這些國家的政府揮霍無度所造成,但實情是西班牙在金融海嘯爆發前,財政極為健康,以2007年為例,西班牙的債務佔GDP只有43%,比德國的66%為低。不過不幸的是,西班牙的經濟繁榮,大多來自外來資金推動,其中房地產市場更成為經濟的重要支柱,但當金融海嘯爆發,資金大舉流出西班牙,房價急跌,導致失業率急升,隨之而就是政府收入大減,亦成為西班牙出現嚴重財赤的主因。?

可是由於市場認定了西班牙、希臘等國因為揮霍無度而出現財赤,因此大家都希望這些國家可以盡快採取一系列開源節流的方案滅赤。不過如果這些國家參考了英國過去一年的經歷,自然會有另一番盤算。?

英國的財赤問題於去年初已經浮現,同時為了滅赤,英國率先作出加稅的行動,不過由於稅率過高,因此令不少大型企業陸續將歐洲地區總部,遷出英國,當中包括麥當勞、卡夫食品、P&G及雅虎,結果在大型企業的遷冊潮下,英國的稅收不單未能受惠加稅的政策,反而1月份的稅收較去年同期下跌11.8%。?

與此同時,就算英國政府採取節流的行動,但由於收入下降,因此英國今年至少要借入2,200億英鎊來應付開支,而未來三年所需款項,將高達5,500億英鎊,不過在英倫銀行已宣布暫停購買國債下,誰成為英國國債的買家?結果近日英國十年期國債孳息,便一度突破4厘,比西班牙及意大利還要高,反映出英國國債比西班牙及意大利更不受歡迎,今年英國是否可以順利發債,實是疑問。

?以上問題還未包括英國人的家庭平均負債高於GDP及1月份按揭貸款跌至10年新低等負面的經濟因素。花了一年時間,結果英國的財赤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持續惡化,「歐盟五國」單靠開源節流是否就可以解決問題?不感樂觀!(筆者為華富嘉洛證券營業董事,逢周一至周五見報,wong.waihong@yahoo.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